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报告

声声不息闽南韵,携爱共话星星路

时间:2025-07-22     阅读:
“声声不息闽南韵,携爱共话星星路”——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社会实践队赴泉州丰泽区开展非遗音乐学习与特殊教育座谈交流活动

以音传韵:探索闽南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活动伊始,实践队成员在闽南音乐唱作人詹海清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闽南语音乐与工艺传承的精彩课堂。詹老师以“声声不息,闽南韵”为主题,从基础发声技巧入手,详细讲解了唱歌中的腹式呼吸、丹田用气等专业知识,并现场引导学生进行呼吸练习,亲身体验科学发声的重要性。课程中还穿插了对中国音乐“五音补全”理论的介绍,帮助大家理解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联系。
随后,詹老师与同学们共同歌唱闽南语歌曲《世界第一等》《爱拼才会赢》,悠扬的旋律、质朴的歌词蕴藏着充沛的情感与力量,迅速引发现场共鸣。
以心叩问:走进“星星的孩子”的成长世界
课程结束后,实践队与“非遗星工坊”的负责人周婷婷老师展开了深入座谈。婷婷老师详细介绍了机构如何以“非遗+融合教育”为核心理念,通过音乐、手工艺等形式,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与表达平台。
她分享了一个特别的孩子故事:“有个孩子不愿开口说话,但他会跟着音乐打节奏、模仿旋律。那一刻,我意识到非语言的方式也能沟通心灵。”她分享道,理解与尊重比干预和纠正更重要,唯有从孩子的世界出发,才能真正建立连结。
队员们在座谈中向婷婷老师分享了这五天来与孤独症群体接触的所见所感,包括与孩子们一起绘画、做游戏、拼图互动等细节。婷婷老师认真倾听后,也结合自身多年从事特殊教育的经验,回应了队员们的困惑与感触。她说,真正理解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需要更多耐心和包容,而非急于求成的干预。她的分享为实践队成员进一步认识“星星的孩子”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帮助他们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反思自身未来的医学职业使命。
圆满落幕:实践队员收获良多
他们,是“星星的孩子”,在自己的节奏中静静绽放;
我们,是走近他们的旅人,尝试用真心和陪伴,点亮他们的世界。
这个夏天,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星语暖刺桐,医路叩心扉”三下乡实践队走进泉州市洛江区,走近一群特别的孩子。我们陪他们拼图、绘画、奔跑、歌唱,和他们一起感受世界的温度,也悄然经历一场场心灵的成长。
有的孩子用拥抱和贴纸传递喜欢,有的孩子用沉默表达信任,有的孩子在你的引导下终于画出属于自己的那一笔。你会发现,他们的世界不封闭,只是静静地等待你读懂他们的“频率”。
在这些日子里,我们收获了太多温柔的片段和难忘的眼神。五位队员将他们的故事娓娓道来,每一句都是走心的回望,每一段都是他们与“星孩”双向奔赴的真实记录。
以下,是五位队员的温暖感悟--
或轻声细语、或动情回望,他们眼中的“星星的孩子”,一定也会触动你的心。
李子炫: “他们用贴纸、拥抱、摔倒的‘表演’,认真地参与、努力地表达自己,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独特’的分量。”
吴紫荧: “他们的友谊像墙角生长的藤蔓,无声却温柔;而陪伴他们,更像一场双向的成长。”
郑楠楠: “他们从不拒人于千里,只是需要我们用耐心和善意,去读懂那些藏在沉默里的柔软。”
陈伊冉: “哪怕只是一个贴纸的鼓励,一次手把手的帮助,也能成为他们走出一步的起点。”
刘恒祥: “公益不只是付出,更是心灵的双向共鸣。在给予的同时,我们也被他们的纯粹照亮。”
这群孩子教会我们:
真正的陪伴,是放下预设,用心靠近。
真正的理解,是不以常规去丈量,而是用善意去聆听。
真正的尊重,是看见他们每一个微小却努力的表达。
这个夏天,因为你们,星光不再遥远。
 
作者:齐招凯     来源:福建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报告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