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犹如一座座灯塔,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行。”自7月以来,四川农业大学校团委学生融媒体中心“青足迹”寻访社会实践团队(以下简称“青足迹”社会实践团队)成员纷纷回归家乡,开展了一系列红色文化实地调研活动,结合推文宣传、IP制作、视频拍摄、音频介绍等新媒体运营技术助力红色革命精神传承,发展对新媒体时代下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探索,推动对红色文化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发挥融媒体优势,创新红色文化传播
充分发挥新媒体渠道传播红色文化。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青足迹”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意识到红色文化的传播需要与时俱进,利用视频宣传、IP制作等新媒体运营技术,将红色故事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公众。通过制作精美的短视频,讲述革命先烈的事迹,“青足迹”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这些视频不仅在校园内传播,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目光,激发了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此外,“青足迹”社会实践团队通过设计一系列红色文化IP,将革命历史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既有教育意义又具观赏性的文创产品。这些IP不仅在线上受到追捧,线下也通过展览、讲座等形式,让更多人接触到红色文化,感受到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
共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精神
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是红色文化的鲜明底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实践过程中,因本次活动团队成员多达90人,调研文化范围广,所涉及文化类型特点也各有不同。线下调研过程中,在重庆市北碚区的张自忠烈士陵园,“青足迹”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伍彦熹深入了解了抗战英雄张自忠的英勇事迹。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自忠任第59军军长等职,屡立战功。1940年枣宜会战,张自忠率部渡河作战,奋勇杀敌。5月16日,所部被数倍日军包围,张自忠身中数弹仍坚持指挥,最终壮烈牺牲,年仅49岁。张自忠将军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牺牲,成为了中国人民抗击外侮的象征。他的遗体安葬于此,不仅是对其个人的纪念,更是对那段艰苦岁月的铭记。
图为张自忠烈士陵园张自忠像。四川农业大学校团委学生融媒体中心“青足迹”寻访社会实践团队 伍彦熹 摄

图为张自忠将军墓。四川农业大学校团委学生融媒体中心“青足迹”寻访社会实践团队 伍彦熹 摄
张自忠烈士陵园成为了“青足迹”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心中的圣地,他们在这里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体会到了英雄的精神。通过实地调研,“青足迹”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勿忘国耻,铭记历史,铭记英雄”的含义,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与精神的决心。
图为张自忠烈士陵园入口。四川农业大学校团委学生融媒体中心“青足迹”寻访社会实践团队 伍彦熹 摄
传承红色文化,筑牢前进之魂
通过这次“青足迹”寻访社会实践活动,四川农业大学的学子们不仅在实践中增长了知识,更在心灵上得到了洗礼。他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秉承前人遗志,奋发图强,为国为民付出自己的力量,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通讯员 谢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