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唐山大地震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积极践行爱国主义教育,河北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凤鸣于唐”观察团选择到唐山市地震博物馆进行学习和实践。
小队和公园志愿者合照
小队和东方救援队合影
1976年的那场浩劫,至今仍让人心有余悸。唐山,这座历史悠久的重工业城市,在7.8级强烈地震的肆虐下几乎化为废墟,数十万生命消逝,经济损失难以估量。然而,正是这次灾难,铸就了唐山人民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
走进地震博物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映入眼帘:从地震发生瞬间的照片到救援现场的实录,再到灾后重建的影像资料,每一帧都承载着沉重的历史与不屈的意志。我们驻足在每一件展品前,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份生死关头的紧张与坚韧。特别让人动容的是那些自救互救的故事和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群体。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团结与勇气。李玉林等人在地震后迅速行动,为中央赢得了宝贵的救灾时间,这种担当与奉献,正是唐山精神的具体体现。
小队在地震博物馆参观学习
在抗震遗址纪念公园,小分队成员参与了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幸存者寻找亲人的名字。看着他们在姓名墙前找到熟悉的名字时流露出的复杂情感,小分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同时,还采访了几位经历过地震的老人,他们的亲身经历,使小分队成员对唐山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小队成员帮助地震幸存者寻找家属姓名
在唐山大地震48周年祭的当天,小分队全体成员手持鲜花来到遗址纪念公园,向罹难者表达深切的悼念。那一刻,现场气氛庄严肃穆,每个人都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思考中。
小队成员向24万地震罹难者献花
全体成员在纪念墙前默哀
通过这次活动,小分队成员不仅深入了解了唐山抗震救灾的历史,更深刻领悟到了唐山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肩负着传承与发扬唐山精神的重任,应要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只有这样,才能不负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