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活力促乡村振兴: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社会实践调研团赴阳信对当地产业进行调查
时间:2023-07-12 关注: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助力三农事业发展,2023年7月11日青岛农业大学农学院社会实践调研团六名成员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进行对当地鸭梨相关产业发展的调研活动,更好地了解我国基层农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前景,以更好促进乡村发展振兴。
阳信,因汉代名将韩信自燕伐齐,屯兵古笃马河之阳儿得名;因盛产鸭梨,而名甲天下。阳信鸭梨有1300多年栽培历史,始于隋唐,盛于明清,外形呈倒卵形,因梨梗基部突起,状似鸭头而得名。
调研团第一天来到了阳信县农业农村局梨产业研究办公室,受到了办公室主任杨超的热情欢迎。调研团成员也与杨超主任进行了深切的交流,对当前阳信梨产业有了更深层次对待了解,并对接下来的调查活动确立了方向和主页内容。同时杨超主任表示,阳信鸭梨及其他新兴品种的种植、销售等产业,属于阳信县的龙头产业,对阳信县的经济发展及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在当前大形势发展的背景下,阳信梨产业正朝着智能化,集约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另外,调研团还了解到阳信全县梨种植规模达十万亩,总产量达20万吨。其种类繁多,主要有鸭梨、秋月梨、媚梨、早酥等56个品种,并有梨醋、醋饮、梨膏、梨酒、梨花茶等深加工产品。同时,阳信县梨产业注重科技力量,积极引进水肥一体化、病虫害自动检测系统,以及新兴梨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积极争取梨产业发展项目,打破节本和增效的瓶颈,逐步改变梨农传统的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优质、优价、节本、增效的良性循环。
通过第一天的调研活动,调研团对阳信梨产业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阳信梨产业对阳信县产业振兴和经济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表示肯定,认识到这样的产业发展对于解决当地问题的重要作用。最后,调研团各成员表示会认真对待接下来的调研活动,为乡村振兴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作者:周新磊 来源:三下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