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第三师51团12连经济发展成就,2024年暑期,石河子大学师范院三下乡发展成就观察实践团走访第三师51团12连的加热拉·阿不都夫妇的网套店,聆听夫妇两人的励志创业故事。
(图为带队老师与热比耶姆·麦提热伊木交谈)
加热拉·阿不都子承父业
二十三年前,加热拉·阿不都还只是个初中毕业的孩子。一开始,加拉热的父亲是名老师,但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计选择做生意,同时经营着一个超市和网套店。深感父辈养育之恩的加拉热,在初中毕业后选择放弃学业,成为父亲的有力帮手。孝的精神还在家族中传承了下来,夫妇二人结婚之后,两人相濡以沫一起经历风风雨雨,将优良家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夫妇二人在经营中互相配合,网套店的规模越做越大,成为当地闻名的招牌。团队成员在访谈时,夫妇二人待人十分随和,感受到了他们非常轻松和睦的家庭氛围。

(图为团队成员走访加热拉·阿不都的裁缝店)
以市场为导向
加热拉·阿不都夫妇的网套店之所以能够越做越大,离不开他们“接受顾客选择而不是选择顾客”的理念,接受顾客与市场的种种需求,以物美价廉的产品回馈顾客的青睐。夫妇二人凭靠敏锐的市场嗅觉,在不同的时间为顾客提供不同的服务,在开学季销售行李箱、迷彩服等,在九月下旬集中力量帮助棉户分离棉籽。不仅如此,诚实守信的品质也是他们的“镇店之宝”,是招牌做大做强的必要条件。加热拉高兴地拿出手机给团队成员看:2024年上半年的营业额将近41万元。“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用料最好,所以都信任我们,都选择我们的店。”加热拉·阿不都的妻子热比耶姆·麦提热伊木在谈到居民对招牌的信任时自豪地说。

(图为热比耶姆·麦提热伊木在网套厂检查网套加工质量)
沐浴党恩走向更好
一场地震,原来的厂房裂开了缝,工厂不能继续使用,这对产销合一的夫妇二人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就在夫妇二人因此感到手足无措时,党和国家的帮助如久旱之后的甘霖般沐浴下来——连队为了支持加热拉夫妇创业带动就业,批给了夫妇二人300平方米的土地,扩大了网套厂的规模,连队的补贴加上原来的房子抵销,夫妇二人只出了一万元。“这真的就像救了我们的命一样,我们不仅有了继续生产的能力,还大大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加热拉大叔感慨道。

(图为正在建设中的加热拉·阿不都夫妇的新厂房)
用创新实现转型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的力量在加热拉·阿不都家族的创业发展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起先,是爷爷最开始做网套,通过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发明了一台用于棉籽分离的机器,极大地提高了分离的效率。后来,为了进一步减小风险,提高效率,加热拉的叔叔艾合买提大胆地把两个独立的机器组装到一起,实现了两个生产过程的简化,以一个步骤完成生产,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随着电商经济的兴起和创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加热拉·阿不都家族的企业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准备迎接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光明的未来。夫妻二人希望将网套厂做成全国的批发商,为此,热比耶姆·麦提热伊木到江浙一带多次考察,学习经验。不仅如此,在电商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热比耶姆还努力地学习国语,希望以直播带货、电商的方式扩大市场。这次实践团的走访,不仅是对加热拉·阿不都夫妻创业成就的认可,更是对广大青年的鼓舞,激励他们学习这种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走访加热拉·阿不都的网套加工店)
通过走访和访谈,团队成员不仅亲眼见证了一个家族企业的奋斗历程,更感受到了在党的关怀和市场导向下,一个普通家庭如何依靠诚信、创新和优良家风,将小小的网套店发展成为当地闻名的招牌。加热拉·阿不都夫妇的故事,是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最好诠释,也是对新时代经济发展中个体努力与国家支持相结合的生动案例。
(文字:卢哲轩、李心怡。图片:卢哲轩、韩雨菲、李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