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上外贤达学院学子三下乡:携手振兴,共筑梦想

时间:2024-09-02     阅读:
为响应二十大的号召,增强青年学子的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2024年7月5日至7月11日,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英才计划八公山实践团队前往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区,开展了一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
聚焦文旅资源。实践团队深入八公山地质公园及文化园区,系统学习了《淮南子》“牢笼天地,博极古今”集大成思想。他们沉浸于古老智慧的海洋,领略着其中蕴含的深邃哲理和广博知识。实践团队还考察了多个核心景点,追溯淮南文化的源头,探寻其发展的脉络,深入了解了淮南文化历史在岁月长河中的演变以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基于此番深入的学习和考察,实践团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为八公山文旅产业的优化升级提供了具有建设性的相关建议和意见。
聚焦乡村振兴。实践团队深入山王镇、林场村、闪冲村等多个乡村,展开了全面且深入的调研。为了获取最真实、最全面的信息,他们采用了多种有效的调研方式:通过深入的交流访谈,倾听乡村干部和群众的心声;展开实地考察,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双眼观察现状。针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多个关键方面,尤其是老矿区产业转型问题,实践团队形成了调研报告,利用学科专业优势为乡村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闪冲村访谈当地居民。 刘美漪 供图
聚焦基层教育。用科技启蒙童心,用温暖种下希望的种子。实践团队以“教育下乡”为己任,为八公山区第一小学的孩子们带去科技启蒙与知识传递;在新庄孜街道团结社区,实践团队又投身于暑托班之中,为学生们传递梦想与价值的追求,用真诚的话语和生动的事例激发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在BGS青年夜校,实践团队向当地青年教授了摄影、短视频剪辑相关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用实际行动为基层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能量。
图为实践团在八公山区第一小学宣讲授课。 夏铭菲 供图
聚焦企业发展。实践团队探访了多家当地企业,感受传统的生产流程在现代科技的赋能下焕发出全新的活力,智能化的设备高效运转,大数据的精准分析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创新的技术应用让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这种融合发展的模式不仅展现了企业积极适应时代变革的创新精神,更为重要的是,为八公山区的工业创新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宝贵的启示。这也促使实践团队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如何更好地利用科技力量激发产业活力,为八公山区工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新的方向。
图为实践团调研安徽畅久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刘美漪 供图
聚焦基层法制。实践团队深入调研基层法制建设,亲身见证了八公山区政法系统在法治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以及显著成效。他们看到,从优化执法流程到加强司法公正,从普及法律知识到提升民众法治意识,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无数的努力和智慧。“八公畅晚”和“八公山水公益”等一系列创新性的法制宣传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让法律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淮南‘e治理’”系统和“网格化+网络化”治理模式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和透明度。这些宝贵的经历,不仅让实践团队对基层法制建设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也为后续乡村法制建设的研究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
图为实践团调研八公山区检察院。 刘美漪 供图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上外贤达学子以携手振兴为主题,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研学、考察与宣讲,不仅全面了解了八公山区的发展现状与成就,更在实践中学习成长,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未来,贤达学子将牢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为乡村振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文/张婉盈 夏铭菲 • 图/刘美漪 张婉盈 夏铭菲     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英才计划八公山实践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