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古建筑与非遗同框的文化探索

时间:2024-09-06     阅读: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古建筑与非遗同框的文化探索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传播和保护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增强当地村民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2024年8月20日至8月27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镜头里的瑶乡之情,法治下的振兴之路”实践团走进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以多元化形式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古建筑、当地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与体验活动。
 
 福溪古迹映历史,砥砺深耕续华章
      福溪村,坐落于秦汉潇贺古道旁,处于湘桂两地交界之处,是潇贺古道在广西东北地区的首站。据史料记载,昔日的福溪村“古道繁忙,车辙不绝,商贾穿行,货运不息”,无疑是连接中原与岭南地区文化、商贸的重要通道。
      实践团成员们怀着崇敬与好奇踏入这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土地。在当地村支书的热情引领下,一场古建筑参观学习活动拉开帷幕。当他们漫步于具有千年历史的“潇贺古道”时,仿佛穿越了时空,与古人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村支书耐心地为实践团成员科普古建筑文化知识,那古老的建筑风貌,如同一位位沉默的智者,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实践团成员们在这里见识到了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那精美的雕刻、古朴的布局,无不展现出古人高超的技艺和审美情趣。每一块砖瓦、每一根梁柱,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沧桑。在这千年的古建筑中,实践团成员们体悟到了古人生活中的智慧结晶。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讲好古建筑故事、传承好文化历史,是每一代人义不容辞的使命与担当。
(图为福溪村村支书为实践团成员讲解 刘金科 供图)
 
传承千年瑶韵,共绘文化新篇
     为了更深入地探寻瑶族文化的奥秘,实践团成员迈进福溪村文化馆。在这里,他们亲手触摸那些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感受着历史的温度。
     火把节、哭嫁、蝴蝶歌、抬鬼仔等瑶族传统习俗,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些习俗不仅是瑶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他们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其中,瑶族民间常见的乐器——长鼓,更是吸引了成员们的目光。鼓身通体涂漆,饰有云头、日月、龙凤、花草或鸟兽等彩绘花纹,色调鲜明,极具民族风格。
     成员们与当地瑶族居民亲切交谈,打破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壁垒,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在交流中,大家对富川瑶族的习俗文化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这种交流如同春风拂面,为富川瑶族文化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发展机遇。实践团成员们用自己的热情与真诚,为构建多元、和谐的文化环境贡献着青春力量。(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民俗文化馆 刘金科 供图)
 
非遗铁花点亮富川,人科学子共享盛宴
     打铁花,作为一种流传于中国部分地区的地方传统艺术,以其壮观的视觉效果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遐迩。在富川瑶族自治县,这项技艺已传承数百年,成为村民们引以为豪的文化瑰宝。
     当夜幕降临,富江河两岸早早地聚集了翘首以盼的村民。随着一阵阵铿锵有力的敲击声响起,打铁花师傅们开始了精彩绝伦的表演。他们挥舞着炽热的铁水,凭借高超的技术和精准的配合,一道道绚丽的铁花如同流星般划破夜空,瞬间点亮了整个河面。实践团成员们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每一个细节,用心记录下这份难得的文化体验。
     在这震撼的场景中,大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深知这是当代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此次观看非遗的实践活动,不仅是对知识的探索,更是对文化自信的一次深刻培育。
(图为打铁花表演  刘金科 供图)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学子们,用他们的青春脚步丈量着富川瑶族自治县的土地,用他们的热情与智慧探索着古建筑与非遗的文化魅力。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这次文化探索之旅中,实践团成员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成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的魂。只有传承和弘扬好传统文化,才能让民族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实践团成员表示他们用行动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投身到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事业中来。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福溪村村支书合照 刘金科 供图)
 
 
作者:吴迪、龙露、刘金科     来源: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