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政策,支持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南昌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下属学生公益服务队炬火志愿服务队于2024年7月2日前往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仙源乡童心港湾开展为期七天的暑期支教活动,致力于为孩子们带去知识之光和心灵慰藉。
仙源乡,四周环山,自然景色优美,这里的孩子们渴望学习,但受限于当地教育资源的匮乏,难以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炬火志愿服务队深知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他们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书籍、文具等学习用品,更带来了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希望点燃孩子们的求知之火。
在课程设计上,实践团成员们不仅将传统的学科知识涵盖在内,还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其中。通过在趣味数学课上引入红色故事中的策略和智慧,来引导孩子们解决复杂的问题,让孩子们认识到数学是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七七事变”87周年纪念日当天,在诗词鉴赏课上,实践团成员通过带领孩子们诵读《沁园春·长沙》、《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等经典红色文化诗词,让孩子们在感受语言的魅力的同时,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教授红色文化经典诗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实践团成员们还组织了一场名为“红色足迹”的历史文化探索活动。他们走访了仙源乡附近的革命历史遗址,亲身体验历史的痕迹,聆听讲解员讲述革命根据地时期的英雄故事,深化对红色精神的理解和传承。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红旗报社遗址聆听志愿者讲解革命历史文化
在手工课上,实践团成员耐心地向孩子们展示如何将天然大漆均匀涂刷在扇骨上,并鼓励他们用各种色彩绘制心中的美好图案。这不仅让孩子们体验了传统工艺的魅力,也在他们心中播下了非遗文化传承的种子。在地理课上,通过有趣的互动游戏和生动形象的科普故事故事,实践团成员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变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加深了对世界多样性的理解,激发了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

图为小朋友们在手工课上制作的漆扇
在支教的日子里,志愿者们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和亲人。每当放学过后,志愿者们会走访孩子们的家,与家长们深入交流,了解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需求。这些交流不仅增进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也让志愿者们更加坚定了将优质教育带到每一个孩子身边的决心。
七天时间转瞬即逝,南昌大学炬火志愿服务队的支教活动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别在这些日子里给予他们知识与关怀的哥哥姐姐们。虽然实践团成员们的身影已远,但他们种下的知识与希望之种,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此次支教活动,南昌大学炬火志愿服务队以其独特的方式,将红色文化教育与传统及现代知识教学相融合,为仙源乡的孩子们带来了一次难忘的暑期经历。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触碰,一次情感的交流。它有力地证明了教育的力量,以及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炬火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展望未来,南昌大学炬火志愿服务队将继续秉持“关爱留守儿童,支持农村教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宗旨,持续关注偏远乡村的教育发展,为更多留守儿童带去希望与光明。他们的故事,将继续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乡村教育事业中来,为构建更加美好的乡村未来而共同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