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7月18日电(通讯员 吴颖湘 董诗涵 王欣玥)“有哥哥姐姐为我们开展趣味课和拓展活动,这个暑假一点都不孤单。”放暑假了,丽水市莲都区严鸟小学迎来了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大学生哥哥姐姐们,他们以行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2023年7月10日至20日,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组织“伴我童行”乡村留守儿童帮扶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支教活动。该团队成员共15名,团队下设有新闻组、推文组和新媒体组,支教课程以书画课程和体舞课程为主。
放飞五彩思维 绘出立体梦想 “给孩子一个支点,让孩子启动人生。”为了培养山区留守儿童想象力的具象化,董老师以生动幽默的授课方式,围绕“为孩子打造自己的小天地”这条主线,于7月12日带领孩子们展开《立体纸模型——我的小天地》一课。


图为课堂过程中孩子们积极举手回答董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讯员 钟灵慧 供图
课堂伊始,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对自己未来的房间展开想象,或是在墙上绘上云彩、或是在房间摆上心爱的玩具、或是设计独具特色的家具。之后,通过老师的引导,孩子们对如何装饰自己的房间展开构思。从房间的色调到家具的摆放,从整体风格到细节安排,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实操环节中,孩子们按照制作的顺序,折叠、剪纸、勾线、上色,一步一步绘制出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在整个过程中充满了友好温馨的气氛,是独属于这个年纪的单纯与美好。来到作品展示环节,每一个孩子都自豪地高举自己的成果与奖品,每一张笑脸上都洋溢着自信与满足。欢乐的笑声回荡在严鸟村的长空,原本安静的严鸟村党群服务中心“动”了起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他们价值观尚未成型的阶段,给予鼓励,树立信心,对留守儿童来说尤为重要。


图为孩子们在作品展示环节积极展示他们自己设计的立体纸模型。通讯员 钟灵慧 供图
将思想绘制在实处,将梦想放飞高处。这不单单是支教团队要教会孩子们的,更是团队每一位成员努力的方向。在之后的支教过程中,团队也将继续挖掘留守儿童的特质,并因材施教,为山区教育发展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弘扬编织文化 传承非遗经典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乃中国之底蕴。为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山区儿童的艺术素养,在《彩绳编织:绳彩飞扬》课堂上,支教队员王佳玲带着孩子们走进编织的世界。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活动伊始,王老师对彩绳编织的历史及意义进行讲解,历史长图徐徐展开,孩子们的脸庞透着认真,眉眼闪烁着向往。在王老师耐心仔细的教学下,孩子们一遍遍地学习、尝试,一挑一压一拉,慢慢地一个个金刚结在孩子们稚嫩的手中诞生,嘴角的弧度慢慢上扬。
相遇非遗,相约非遗,愿孩子们手中的五彩绳能将他们的烦恼、忧愁带走,护佑他们快乐成长。支教团队表示愿做他们成长之路的“五彩绳”,与孩子们一起编织未来,编织非遗之花!
高唱雷锋红歌,弘扬伟大精神 为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提高乡村留守儿童思想品格素养,传承雷锋艰苦朴素的伟大作风,“我们来学雷锋歌”主题课程在支教队员陈川的带领下有序开展。
大爱凝聚小爱,爱心温暖童心。课堂伊始,陈老师通过雷锋故事导入课堂,孩子们积极举手发言,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雷锋故事。老师逐句教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孩子们热情高涨,大声唱出每一句歌词。在自主练习中,孩子们认真练习,激情歌唱。之后的小组作业,孩子们集体起立,拿出属于祖国新一代的精气神,一声更比一声高。歌曲合唱中,整齐划一的动作、铿锵嘹亮的声音,展现出孩子们浓浓的爱党之心、爱国之情。此外,陈老师鼓励孩子们学习英模前辈无私奉献、热爱祖国的精神品质,学习文化知识,努力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栋梁。
“不仅是温暖了贫困山区的孩子,对我本身也有极大的触动。我从来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举动,也可以这么有意义,这么有温度。” 在一周的支教活动后,团队成员们不禁感叹,“一幅幅画面生动又梦幻,在脑海里飘啊飘,真的觉得支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能感受自己的力量带给孩子们的帮助,也真的希望以后有更多的能力为这些孩子们做点事。”虽然支教团队来到大山的时间很短暂,但是大山的孩子们却会记住他们一辈子。
用爱心暖童心,用青春种希望。据悉,此次支教活动以“伴‘童’行,助成长”为主题,旨在关注农村儿童的成长,推动关爱留守儿童服务惠及到乡村的边角地带。丽水学院大学生“伴我童行”支教队深入乡村开展爱心支教活动,践行初心使命,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努力成为一支有力量、有温度、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队伍,推动乡村教育事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让支教精神永不停息地传承生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