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镣铐锁不住信仰的光芒——电亮初心实践队走进息烽,聆听历史暗夜中的不屈回响

    时间:2025-08-02     阅读:
    来源: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亮初心”实践队

  巍巍黔山埋忠骨,乌江呜咽祭英魂。为追寻革命先辈在至暗时刻的铮铮铁骨,体悟信仰铸就的精神丰碑,传承红色基因,来自上海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亮初心实践队于七月十六日踏上贵州息烽的土地,怀着崇敬之情,深入息烽集中营旧址与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进行了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

走进纪念馆:在历史的回响中初识信仰的力量

  实践队员们首先步入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这里系统、详实的史料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那段尘封而悲壮的历史大门。

  走入纪念馆中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两只巨大而沉重的手捏断铁链的浮雕,这象征着当年被关押在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们不屈的抗争精神。展馆通过丰富的文物、图片、文字和AI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再现了被囚禁的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如何在“人间魔窟”中坚持斗争。秘密党支部的建立、情报的传递、如饥似渴的学习、争取生存权利的抗争,乃至惊心动魄的救援计划,无不闪耀着智慧与勇气的光芒。展柜中,罗世文烈士在狱中写下的诗句“故国山河壮,群情尽望春;‘英雄’夸统一,后笑是何人?”其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如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队员们的心房。

  纪念馆珍藏着许多烈士的遗书、家信和遗物。车耀先“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的赤诚;许晓轩、黄显声等志士面对酷刑与死亡威胁时的凛然不屈;一件件浸染着岁月痕迹的物品,一行行力透纸背的文字,字字泣血,句句千钧,是“忠诚”二字最震撼人心的诠释。在纪念馆的每一个角落,实践队员们仿佛都能听到那些革命先烈们坚定的脚步声,感受到他们不屈的意志和炽热的信仰。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不仅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信仰的力量,更激发了他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决心。

  (图为实践队于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学习,殊博摄)

  (图为实践队于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学习,殊博摄)

  (图为实践队于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学习,殊博摄)

踏入旧址:在实景的震撼中认识历史的沉重

  带着纪念馆奠定的历史认知和初生的心灵震撼,队员们怀揣着沉重的心情,走进了息烽集中营旧址。冰冷的建筑群,将刚刚在史料中了解的苦难与抗争,瞬间拉近至眼前。高耸的围墙、冰冷的铁丝网,旧址的整体布局立刻营造出令人窒息的压抑感。这里就是国民党反动派称为“大学”、实则是迫害革命者的秘密监狱。行走其间,每一步都踏在沉重的历史之上。

  走近被称为“猫洞”的地下刑讯室,一股阴森的寒意瞬间包裹全身。锈迹斑斑的镣铐、冰冷的铁质刑具、斑驳的墙壁,无声地控诉着当年惨绝人寰的暴行。讲解员指着洞深处的墙说:“部分烈士们的尸首至今仍然掩埋在岩石之下”。队员们屏住呼吸,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令人发指的酷刑下,先烈们用意志力筑起的血肉长城。

  走进关押普通男性政治犯的“和斋”。低矮、潮湿、阴暗的通铺挤满了牢房,生存条件极其恶劣。讲解员介绍,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革命者依然秘密组织学习,用坚定的信念相互支撑。触摸冰冷的栅栏,队员们深刻感受到自由的可贵与信念在绝境中的力量。

  在关押女政治犯的“义斋”,队员们聆听了“小萝卜头”宋振中及其母亲徐林侠、张露萍等巾帼英雄的故事。恶劣的环境摧不垮她们的意志,她们在牢狱中坚持学习、传递消息、相互扶持,展现了女性的坚韧与革命者的无畏。

  (图为息烽集中营,殊博摄)

  (图为实践队于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合影,殊博摄)

躬身践行:以青年之声录制微党课

  带着纪念馆奠定的深厚情感与旧址带来的强烈现场冲击,队员们深知,震撼与感动需要被更广泛地传递。此行的核心任务之一——录制微党课——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实施阶段。队员们迅速从学习者、感悟者,转变为历史的讲述者、信仰的传播者。

  在鲍天龙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利用行程间隙,反复研讨,精心打磨微党课脚本。核心立意迅速明确,深刻揭示在极端黑暗与残酷压迫下,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如何凭借坚不可摧的信仰迸发出超越生死的精神伟力。镜头前,队员全情投入,深情讲述,将自己在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转化为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通过他们的讲述,观众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那段峥嵘岁月中的不屈与抗争,深刻理解到信仰的力量与伟大。

  (图为实践队于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合影,殊博摄)

感悟与前行:在历史的镜鉴中照亮未来

  完成微党课录制,走出纪念馆,息烽炽烈的阳光洒满肩头。纪念馆的厚重历史、旧址的沉重现场、录制过程的深度投入,多重体验交织,让队员们的感悟尤为深刻。

  实践队员殊博说:“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历史知识的学习,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唯有铭记苦难历史,传承先辈信仰,才能不负他们的牺牲与期盼。”

  实践队员黄宇平说:“我们更钦佩于身在监牢中的革命前辈不屈的精神,这份精神不论是当时还是当下都是弥足珍贵的存在,都是我们每一个实践队队员该当认真学习的精神。”

  我们将把息烽之行的震撼与感动,把从纪念馆到旧址所汲取的磅礴力量,转化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传承这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赓续这感天动地的精神血脉,以先烈们的崇高理想为灯塔,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壮阔洪流,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这一代人的力量!

  (图为实践队于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合影,殊博摄)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