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智启纺都开新局,绿绘蝶变谱华章: 河海大学调研团走进纺织双转型一线

    时间:2025-08-09     阅读:
    来源:河海大学

  盛夏时节,江南水乡织机声声。2025年7月,一支由青年学子组成的调研团队踏上了探访之路——河海大学商学院“织数成绿”乡镇产业双转型调研团先后走进苏州市盛泽镇与南通市叠石桥家纺城,在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驱动的时代背景下,沿着产业链的脉络,从制造端到流通端,追寻中国纺织业蝶变新生的印记。

向“制造”要质量——走进盛泽,聆听政策与工艺的合奏。

  这里不仅有政策平台的顶层设计,也有车间里机器轰鸣的生产一线。盛泽制造端的故事,从“云纺城”数字平台到印染车间,从非遗宋锦的织机纹路到智能织造的数字指令,每一步都在勾勒产业蝶变的轮廓。

  在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盛泽分局,地方干部向调研团队讲述“云纺城”平台的构建与运行——这一数字化引擎,已帮助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打通信息、订单与资源的互联通道。步入东方纺织城,琳琅满目的布料与紧凑高效的交易体系扑面而来;传统布商试水“云展厅+直播带货”,将丝绸从展架直接推向全球屏幕。

  图为调研团成员与发改委副科长交流,邢佳瑜供图。

  盛虹生产车间内,智能织机高速运转,机械臂精准调度,订单在数字系统中流转成型——从创意设计到客户下单,生产链条一气呵成。低能耗印染设备、循环用水系统,让绿色理念渗透到每一道工序,用技术革新回应“双碳”目标。

  文化的根脉同样在这里延续。宋锦文化园内,调研团穿梭于织机与花样之间,从古老的人工梭织到现代的智能织机,从手工染色到数字化复原,非遗技艺在数智赋能下焕发新生。园区探索“非遗+数字”路径,让千年丝路的纹理与色彩,在屏幕与现实之间流转重生。

  图为调研团成员参观宋锦织造工艺展示区,张梦婷供图。

向“市场”要活力——走进叠石桥,感知渠道与消费的共振。

  这里是全球家纺流通的重要枢纽,线下展厅与线上直播间同频运转。叠石桥的数字化经营与绿色产品理念,让市场焕发出新的脉动。

  调研团队穿行于商铺与展厅之间,发放问卷、记录数据,捕捉数字化运营的细节——不少门店已搭建线上商城,熟练运用短视频与直播与消费者实时互动,线上成交与线下体验相辅相成。展台上的天然蚕丝、植物染料制品格外醒目,成为绿色消费的亮点。

  在一处家纺作坊的工作台前,调研团驻足观看蚕丝被的手工拉丝工序。细腻的纤维在匠人指尖缓缓舒展,仿若织就一层轻盈的云,将环保与舒适一并封存。成品被整齐码放,等待被打包发往世界各地,也等待在直播镜头前与消费者“云端相遇”。

  图为调研团成员在展厅体验面料,王婧供图。

向前一步,是升级;再进一步,是范式。

  经纬之间,织就的不仅是布匹,更是中国制造的未来图景。此次调研串联起盛泽的制造智慧与叠石桥的流通新势,将所见所闻勾勒成一条清晰的“双转型”曲线——政策引领与平台支撑,推动生产端驶入数智化快车道;直播互动与绿色理念,让消费端足不出户便可触摸可持续发展的温度。从政策到车间,从展厅到屏幕,这个来自江南水乡的纺织故事,正于数字化与绿色化的交织中,编写出中国纺织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