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1 日至 27 日,大连海事大学航海青年志愿服务队的 15 名队员,在辽宁省辽阳市首山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为充分发挥青年力量,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团队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与乡村实际发展需求,开展了直播带货、产业调研、红色资源挖掘等一系列活动,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直播首秀:颤抖的手捧出"流油"的商机 “第一次举着鸭蛋面对镜头直播时,我的手都在发抖。”大连海事大学航海青年志愿服务队队长唐启桐回忆起在辽阳市辽阳县首山镇的助农直播,依然难掩激动。
"家人们看这里!"7月23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正在进行。队员宋佳男手持真空包装的咸鸭蛋,在镜头前娴熟地展示着。"这包装既保留了传统风味,又方便运输,拆开跟现剥的一样流油!"宋佳男的专业解说背后,是团队连日来的精心准备。为深入了解产品,队员们拆解古法腌制工艺,走访三代传承人李大爷,甚至提前试吃了三十多个样品。最令人难忘的是"美食实验室"环节——当橙红色的蛋黄油缓缓渗入雪白的米粥,琥珀色的油珠在镜头下晶莹剔透。这个精心设计的画面,配合宋佳男即兴发挥的"吃播测评",让直播间观看人数激增300%,点赞量突破8万次。
图为队员们在直播中展示咸鸭蛋。刘笑玮 供图
"这手艺传了三代人,不能丢。"李大爷的这句话深深打动了队员们。他们发现,传统鸭蛋受限于保鲜和运输,销路一直打不开。通过真空包装技术和电商渠道,团队成功让老手艺突破了地域限制。两小时直播销售额近2000元,创下了作坊单日销售新高。
"有位上海的东北老乡说尝到了家乡味道,那一刻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队员李佳颖告诉记者。这场直播不仅为农产品打通了出村进城的快速通道,更探索出"文化赋能+电商助农"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多维调研:脚步丈量出的振兴方案
直播助农只是这支团队实践成果的冰山一角。在首山镇的一周里,队员们以脚步为笔,绘制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立体画卷。
在红色教育基地,团队结合镇域实际,提炼出3条红色资源活化建议。他们走访老党员,聆听革命故事,协助当地规划青少年研学路线。"我们要让红色记忆活起来,成为滋养新一代的精神食粮。"队员高士林说。
图为队员们走访老党员聆听革命故事。许义凯 供图
走进胜达化纤、三三工业等企业车间,队员们又化身"产业观察员"。他们与工人同劳动,与管理层深入交流,最终梳理出"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3条产业升级思路。"这些大学生带来的新视角,确实给我们不少启发。"三三工业负责人评价道。
图为三三工业负责人带领队员们了解车间工作模式。 刘笑玮 供图
最令人意外的是,这支团队还与消防站、气象局开展专业调研,形成《基层应急服务优化指南》。"我们注意到农村应急体系存在薄弱环节,就想发挥专业所长做点实事。"队员史博文贺介绍。目前,指南中的5项具体措施正在商讨被纳入镇应急管理改进清单。
青春答卷:15个年轻人的乡村振兴启示录
"我们与老党员深谈时记下的'乡村治理痛点'、跟基层民警走访时摸清的'民生服务堵点',最终都化作专项报告里的实招。"吴树人自豪地说。这份凝结团队心血的报告中,已有5项建议被纳入镇域发展规划。
更令人振奋的是,该团队还成功入选2025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乡村振兴需要青年力量,我们将继续在这条路上坚定前行。"唐启桐表示。

图为大连海事大学航海青年志愿服务队与气象局工作人员合影。许义凯 供图
首山镇党委副书记范洪晔这样评价:"这些年轻人带来的不仅是短期效益,更重要的是发展理念的更新。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青春智慧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催化剂'。"
从颤抖的直播首秀到专业的调研报告,从8万点赞的线上互动到5项落地的政策建议,15名大学生用7天时间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他们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不仅需要资金投入,更需要创新思维;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青春活力。
正如队员们在实践日记中写道的:"乡村振兴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可以用双手触摸的现实。我们愿意做那束光,照亮乡村前行的路。"如今,这束青春之光仍在延续——团队已与首山镇建立长期帮扶机制,将持续为当地发展注入海事智慧与青春力量。
(通讯员 唐启桐 宋佳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