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深度融合,7月9日,教院创协社会实践团在腊圃村儿童友好书屋成功开展了“解密小侦探”科学探索课与“心愿接收站”特色课程,为当地儿童打造了一场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科学探索课:以探究式学习点燃科学热情
“解密小侦探”科学探索课以悬念式教学引入,实践团成员钟绮婷以“生活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扮演“科学侦探”。课程创新性地采用“自主查阅资料与小组竞赛”相结合的模式,将知识点转化为积分挑战。学生们围绕“地球表面哪种地貌覆盖面积最广”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探究,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图为学生自主探究场景。通讯员 黄思琪 摄
当被问及地球表面构成时,学生小怡兴奋地举起答案卡,大声回答:“我找到了!地球表面积最大的是海洋!”这响亮的回答,正是课程将知识内化于心的最佳印证。为持续激励学生,课程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了表彰,而显微镜模型、科学实验套装等奖品,则将课堂的探索热情有效延伸至课外。这份热情并未随着课程结束而消散——多名学生课后主动借阅科普书籍,展现出对科学世界的持续向往,标志着本次课程已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点亮了探索未知的明灯。

图为学生借阅书籍图片。通讯员 邓欢愉 摄
心灵成长课:以情感教育构筑健康心理
与科学探索课并行,“心愿接收站”心灵成长课则聚焦于儿童的情感需求与心理健康。课程以原创童话角色“小阅芽”为主角,通过生动的动画短片,讲述其如何帮助伙伴找回丢失的徽章并修复破裂友谊的故事,巧妙地将友谊、沟通与互助的重要性融入其中,为孩子们构建了一个安全的情感认知空间。
在故事的情感铺垫下,实践团成员郑诗烁引导孩子们将内心的真实想法付诸笔端。孩子们用彩纸精心制作心愿卡,写下“希望与同桌重归于好”“渴望拥有一本童话书”等纯真愿望。其中,一名男生“希望爸爸妈妈能多些时间陪伴回家”的真挚心声,更是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位成员。

图为学生分享心愿场景。通讯员 苏若蓝 摄

图为心灵成长课课程结束合影。通讯员 苏若蓝 摄
这堂心灵成长课,其意义远不止于提供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它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播种——将理解、沟通与主动解决问题的种子,悄然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田。这颗种子在“小阅芽”故事的滋养下,将伴随着他们的成长而生根发芽,为他们未来的人生旅程注入温暖而坚实的力量,照亮他们与他人、与世界建立健康连接的道路。
双轨并行:探索乡村教育新路径
此次系列支教活动创新性地将科学探索与心灵关怀两大课程模块进行有机融合,构建了一套知识传授与心理疏导并重的教育模式。该模式有效促进了当地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
小楼社工服务站蓝社工对此次活动给予了积极评价。她表示:“教院创协社会实践团的课程设计很用心,既让孩子们接触到了平时很难接触到的科学知识,也给了他们一个表达内心、倾诉愿望的机会。这种既关注学习又关心孩子内心的做法,在我们乡村地区非常难得,对孩子们的成长很有帮助。”
教育是点亮希望的火种,而实践团正是那群坚定的持火者。此次腊圃村的支教活动,不仅是一次课程的成功交付,更是教院创协社会实践团对乡村教育承诺的践行。未来,团队将继续怀揣这份初心,将知识的光与爱的暖,带向更多需要的地方,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