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志愿暖桑榆 墙绘添彩敬老院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计科院2024级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微光暖基层 青春办实事”基层服务实践团
青春志愿暖桑榆 墙绘添彩敬老院
七月十三日,一群身着红色志愿者马甲的淮北师范大学学生活跃在合肥市某敬老院中,他们的身影穿梭在院区的各个角落,用真诚的陪伴驱散孤寂,用缤纷的色彩点亮生活。这场由淮北师范大学学生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是一次爱心的传递,更是一场青春与岁月的温柔邂逅,让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欢声笑语中悄然绽放。
此次活动的发起,源于淮北师范大学校园内一次志愿服务座谈会上的热议。该校不同专业的学生代表齐聚一堂,谈及如何让敬老服务更具新意时,有人提出:“老人们不仅需要陪伴,生活环境的改善也能让他们心情更舒畅。” 这个想法迅速得到响应,经过一个月的筹备,“青春暖桑榆” 志愿服务项目正式启动,主题定为 “陪伴 + 美化”,既保留传统的陪伴服务,又新增墙绘美化环节,让爱心以更立体的方式传递。
活动当天清晨六点,合肥市的街道还笼罩在朦胧的晨光中,淮北师范大学的校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身影。志愿者们身着统一的红色马甲,背着画筒、提着工具箱,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这是给老人带的牛奶和水果,昨天特意去超市挑的。” 一位同学提着一个大袋子,里面装满了营养品。三辆面包车依次出发,车厢里不时传出轻快的笑声,大家分享着对活动的憧憬,窗外的树木飞快地向后倒退,仿佛也在催促着这场爱心之旅。
一个小时后,志愿者们抵达了敬老院。这是一座掩映在绿树中的院落,灰色的砖墙爬满了爬山虎,门口的石碑上刻着 “夕阳红敬老院” 五个字,字体被岁月磨得有些模糊。院长是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他笑着迎上来:“孩子们可算来了,老人们从早上就念叨着你们呢。” 走进院子,几位早起的老人正坐在石凳上晒太阳,看到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都露出了惊喜的笑容,有的还挥起了手。
志愿者们迅速分成两组:陪伴交流组和墙绘创作组。陪伴交流组的 25 人分成 5 个小队,分别前往活动室、宿舍区和院子的各个角落。第一小队走进活动室时,里面已经坐了七八位老人,有的在打麻将,有的在看电视。“爷爷奶奶好,我们是来陪大家聊天的。” 队长笑着打招呼,老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事,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
79 岁的老爷爷戴着老花镜,正在看一份皱巴巴的报纸,一位志愿者凑过去,轻声问:“爷爷,我给您读段新闻吧?” 老爷爷高兴地说:“好啊,眼睛花了,好多字看不清了。” 志愿者拿起报纸,选了一篇关于社区养老服务升级的报道,声音洪亮地读了起来:“…… 今年合肥市将新增 10 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配备专业护理人员和康复器材……” 老人们听得很认真,83 岁的老奶奶还问:“那我们这敬老院以后也会有新器材吗?” 志愿者笑着说:“肯定会的,以后大家的生活会越来越方便。”
第二小队来到宿舍区,看望行动不便的老人。92 岁的老奶奶躺在床上,看见志愿者进来,挣扎着想坐起来,一位志愿者赶紧上前扶住她,在背后垫了个靠枕。“奶奶,我们给您带了点香蕉,软和,您尝尝。” 志愿者剥开一根香蕉,轻轻递到老奶奶嘴边。老奶奶咬了一小口,眼泪突然掉了下来:“好久没人这么疼我了,孩子们都忙,半年才来一次。” 志愿者们赶紧安慰她,陪她聊起了年轻时的事。老奶奶年轻时是纺织厂的女工,她指着墙上的旧照片说:“这是我 20 岁时的样子,那时候厂里评我当先进工作者呢。” 志愿者们围在床边,听她讲过去的故事,房间里不时传出笑声。
院子里,第三小队的志愿者正陪老人们散步。85 岁的老爷爷拄着拐杖,脚步有些蹒跚,一位志愿者小心翼翼地扶着他,像扶着自己的爷爷。“爷爷,您看这棵石榴树,结了好多果子呢。” 志愿者指着院角的石榴树说。老爷爷点点头:“这树是我十年前种的,那时候才这么高。” 他用手比划着,眼里满是怀念。走到花坛边,几位老人坐下休息,志愿者们便围坐成一圈,听 76 岁的老奶奶唱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老奶奶的声音虽然有些沙哑,但韵味十足,志愿者们跟着轻轻哼唱,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惬意。
在护士站附近,第四小队的志愿者正陪几位老人聊天。68 岁的老奶奶刚做完体检,手里拿着报告单,一位志愿者接过来看了看,轻声说:“奶奶,您的血压有点高,平时要少吃点盐,多吃蔬菜。” 老奶奶叹了口气:“年纪大了,毛病就是多。” 志愿者赶紧说:“您别担心,我给您讲讲降压的小妙招,比如每天散步半小时,喝菊花茶什么的。” 她边说边拿出手机,搜出相关的养生知识,一条条念给老奶奶听,其他老人也凑过来听,不时点头称是。
陪伴交流组的志愿者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给敬老院带来了久违的热闹。老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活动室里的麻将声、电视声和聊天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首温馨的交响曲。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感慨道:“孩子们一来,这地方都热闹起来咯!”
与此同时,墙绘创作组的 5 名淮北师范大学志愿者也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他们的任务是美化敬老院的外墙和走廊,总面积约 200 平方米。早在一周前,主创团队就来过三次敬老院,测量墙面尺寸,观察光照情况,还和老人们交流,了解他们喜欢的图案。“想要有仙鹤,寓意长寿”“加点梅花吧,看着精神”“孩子们画的娃娃也好看”…… 老人们的建议被一一记录下来,成为设计的重要参考。
创作组的核心成员是来自淮北师范大学美术相关专业的 5 名学生,他们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设计了三套方案,最终确定以 “福寿安康”“四季平安”“童趣回忆” 为主题。“福寿安康” 区选在主楼外墙,画仙鹤、青松、寿桃,象征健康长寿;“四季平安” 区在走廊,绘制梅兰竹菊、春夏秋冬的花卉,寓意平安顺遂;“童趣回忆” 区则在活动室外侧,画孩子们放风筝、踢毽子的场景,勾起老人的美好回忆。
活动当天,墙绘组的志愿者们首先进行墙面预处理。他们带着砂纸、水桶、抹布,仔细打磨每一寸墙面。主楼外墙有些地方已经风化,志愿者们用硬毛刷反复清理,再用湿抹布擦去灰尘。“墙面一定要处理干净,不然颜料容易脱落。” 美术相关专业的学生一边打磨一边说,额头上的汗珠滴在墙面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工科专业的学生则发挥特长,用水平仪校准图案位置,确保画面平整:“这和我们做模型一样,基础必须扎实。”
上午九点,阳光渐渐炽热起来,墙绘正式开始。志愿者们分成三组,各司其职。勾勒组用粉笔在墙上画出轮廓,他们不时后退几步,眯着眼睛观察比例,粉笔灰沾在脸上,像一群小花猫。调色组在树荫下忙碌,按照设计方案调配颜色:仙鹤的白色要加一点灰,显得更柔和;寿桃的红色要加黄,避免过于刺眼。“这个绿色调得正好,像春天的叶子。” 一位志愿者举着调色板,满意地说。绘画组则拿着画笔,小心翼翼地填充颜色,他们或站或蹲,手臂酸痛了就甩甩胳膊,继续投入创作。
“福寿安康” 区的绘制最为复杂,仙鹤的翅膀需要层次分明。一位志愿者站在梯子上,手里的画笔在墙面上轻轻舞动,先画淡墨色的轮廓,再一层层叠加白色,最后用黑色勾勒羽毛的纹路。“这仙鹤的脖子要画得弯曲一些,显得更灵动。” 她边画边讲解,其他志愿者认真地学习。一位路过的老人停下脚步,指着仙鹤说:“这鸟儿画得真像,和我年轻时在乡下看到的一样。” 志愿者笑着说:“爷爷,等画好了,您天天都能看见。”
“四季平安” 区的走廊里,志愿者们正画着迎春花。嫩黄色的花瓣在绿色的枝叶间绽放,一位志愿者特意在花瓣上点了几点白色,像沾着露珠。“春天来了,看到迎春花就觉得有希望。” 他对旁边的护理员说。护理员笑着回应:“老人们春天最喜欢在这走廊晒太阳,看到这些花,心情肯定更好。”
“童趣回忆” 区的绘制充满了欢乐。志愿者们画了几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在放风筝,风筝的形状是蝴蝶和金鱼,色彩鲜艳明快。80 岁的老奶奶拄着拐杖来看热闹,看到画中的场景,眼睛一亮:“这不是我们小时候玩的吗?那时候没有钱买风筝,就自己用报纸糊。” 志愿者们赶紧请她指点:“奶奶,您看这风筝画得对不对?” 老奶奶仔细看了看,说:“风筝线要画得歪一点,风一吹是飘着的。” 志愿者们立刻按照她的建议修改,老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中午时分,气温升到了 32 度,志愿者们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院长特意送来绿豆汤,“孩子们快歇歇,别中暑了。” 志愿者们接过碗,咕咚咕咚喝下去,清凉的感觉瞬间驱散了疲惫。短暂休息后,大家又投入到工作中,没有人叫苦叫累。
下午三点,天空突然飘来几朵乌云,眼看就要下雨。墙绘组的志愿者们急了,赶紧找来塑料布盖住未干的墙面。“这部分牡丹刚画好,可不能被雨淋了。” 一位志愿者抱着塑料布,跑向主楼外墙。雨点淅淅沥沥地落下来,志愿者们手忙脚乱地保护画作,有的用身体挡住风吹来的雨水,有的赶紧把画具搬到屋檐下。好在雨下得不大,十几分钟就停了,阳光重新出来,墙面上的牡丹经过雨水的冲刷,颜色显得更加鲜亮。
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老人们纷纷出来透气,看到墙上的画,都赞不绝口。87 岁的老爷爷拉着志愿者的手,指着 “童趣回忆” 区说:“看到这些,就想起我孙子小时候,也是这么调皮。” 他从口袋里掏出几颗糖,硬塞给志愿者:“拿着,甜甜蜜蜜的。” 志愿者们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心里暖暖的。
傍晚时分,大部分墙绘已经完成。主楼外墙上,两只仙鹤站在青松旁,栩栩如生;走廊里,四季花卉竞相绽放,仿佛能闻到花香;活动室外侧,孩子们的笑脸天真烂漫,充满了生机。整个敬老院像被施了魔法,变得五彩斑斓。
活动结束时,志愿者们和老人们合影留念。老人们坐在前排,志愿者们站在后面,红色的马甲和老人的白发相映成趣,画面温馨而美好。“以后我们还会来看大家的。” 志愿者们齐声说,老人们挥着手,眼里满是不舍。
参与此次活动的淮北师范大学志愿者在日记中写道:“以前总觉得志愿服务就是完成任务,今天才明白,陪伴是双向的治愈。当老爷爷给我讲他的故事时,我感受到了岁月的厚重;当我们的画让老人们露出笑容时,我懂得了付出的意义。”
敬老院负责人对志愿者们的付出表达了诚挚感谢:“这些年轻人用爱心和汗水,给敬老院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人们现在吃饭都香了,晚上睡觉也踏实了,每天都要去看几遍墙上的画。” 他还透露,已经和淮北师范大学志愿者团队约定,每月都来开展一次活动,“让这份温暖一直延续下去”。
此次敬老院志愿服务与墙绘活动,是淮北师范大学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传递爱心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淮北师范大学持续推进青年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搭建 “学校 + 社区 + 机构” 的志愿服务平台,每年组织大量学生参与敬老服务。从为老人免费理发、体检,到陪老人过传统节日,再到如今的墙绘美化,志愿服务的形式不断创新,但不变的是那份敬老爱老的初心。
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说:“我们能做的或许不多,但哪怕只是陪老人说句话,画一幅画,只要能让他们感受到一丝温暖,就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未来,淮北师范大学的志愿者们还将持续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用青春的力量守护最美的夕阳红,让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校园和社会中代代相传,为构建温暖和谐的社会贡献源源不断的青春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