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西安明德理工学院“以史铸魂・传承红色血脉”暑期社会实践队赴重庆开展红色教育实践

    时间:2025-08-10     阅读:
    来源:西安明德理工学院“以史铸魂・传承红色血脉”暑期社会实践队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西安明德理工学院“以史铸魂・传承红色血脉”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中旬赴重庆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在红岩精神发源地感悟初心使命,在历史遗迹中汲取奋进力量,完成了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洗礼。

一、展馆里的 “初心课”:从史料中读懂红岩魂

实践队走进红岩革命纪念馆,馆内泛黄的电报手稿、磨损的公文包、珍贵的历史照片,生动再现了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重庆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壮丽篇章。在曾家岩 50号周公馆,队员们驻足于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办公生活的场景前,看着墙上斑驳的弹痕和简陋的桌椅,深刻体会到他们在复杂环境中开展统战工作的艰辛。

“这些文物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会说话的历史。”队员们翻阅着馆内珍藏的《新华日报》合订本,字里行间的革命斗志与爱国情怀扑面而来。随后参观的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和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让大家从多党合作的历史脉络中,进一步理解了红岩精神中“团结奋斗、爱国奉献”的深刻内涵。

二、舞台上的“震撼课”:从光影中感受信仰力

实践队观看了大型沉浸式红色历史舞台剧《重庆・1949》。当舞台灯光亮起,渣滓洞、白公馆的场景真实再现,革命志士们面对酷刑坚贞不屈的身影、“为了新中国前进” 的呐喊声直击人心。当“江姐”在狱中绣出五星红旗的片段出现时,全场寂静无声,不少队员热泪盈眶。

“他们明明知道前路是牺牲,却依然选择坚守信仰。” 队员在观后感中写道。这场演出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具象可感,革命先辈们用生命诠释的忠诚与担当,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红岩精神不是书本上的概念,而是融入血脉的精神密码,是支撑共产党人在黑暗中前行的精神灯塔。

三、遗址中的“警示课”:从苦难中坚定和平志

在大轰炸“六五”隧道惨案史实展馆,一张张日军空袭后的废墟照片、一件件沾满尘土的遇难者遗物,无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十八梯大隧道遗址内复原的避难场景,潮湿的空气和逼真的音效让队员们身临其境,深刻体会到重庆市民在日军轰炸下的悲惨遭遇。

“这不是遥远的故事,而是民族不能忘却的伤痛。”在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队员们在台湾光复纪念碑前驻足沉思,铭记国家统一使命;在云岫楼的会议旧址,感悟先辈们在民族危亡时刻的担当;在岁寒亭的石刻前,体会到“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不屈精神。这些历史遗迹让大家更加坚定了守护和平、反对战争的决心,也让红岩精神中的“家国情怀”有了更厚重的承载。

四、牢房里的“使命课”:从遗迹中明确青年责

来到白公馆和渣滓洞。在白公馆的“小萝卜头”牢房,队员们看着墙上稚嫩的涂鸦,内心五味杂陈;渣滓洞的刑讯室里,生锈的镣铐、冰冷的刑具,无声诉说着先烈们的苦难。面对“狱中八条”的展板,队员们逐字研读,深刻理解了革命先辈对后代的殷切嘱托。

“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我们怎能辜负?”学生纷纷表示,通过参加此次红色实践活动对红岩精神有了真切认识:它是周恩来同志“皖南事变”后的义正辞严,是江姐“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的精神信仰,更是新时代青年应当传承的精神火种。

此次重庆红色实践之旅,让队员们在历史现场接受了精神淬炼,在实践活动中种下了红色种子。大家表示,将带着在红岩沃土中汲取的力量,把红岩精神转化为学习奋斗的动力,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勇挑重担、冲锋在前,用青春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