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河南城建学院法润桑榆志愿队参观平顶山市叶县红九军红色基地感悟

    时间:2025-08-12     阅读:
    来源:河南城建学院法润桑榆志愿队
法润桑榆薪火传 红土地上筑法治——河南城建学院法学院“三下乡”实践队深耕叶县桐树庄红色法治双引擎
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为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法治建设,2025年6月25日,河南城建学院法学院辅导员宋一笑带领“法润桑榆”志愿服务队赴平顶山市叶县辛店镇桐树庄村,开展红色教育实践与普法宣讲活动。此次活动涵盖参观革命纪念地、乡村法治宣传教育等环节,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
寻根红色记忆,汲取奋进力量
叶县桐树庄村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的诞生地,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志愿服务队来到红九军纪念碑广场,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聆听革命故事。队员们驻足纪念墙前,通过文字与浮雕了解红九军英勇战斗的历程与那段伟大而悲壮的岁月,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不惜牺牲的崇高精神。让队员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校地携手同行,共绘法治蓝图
在桐树庄村委会,法学院宋一笑与村“两委”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围绕乡村法治建设、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等议题展开讨论。村“两委”成员介绍,近年来桐树庄依托红色资源优势,打造集红色教育、文旅融合、生态观光为一体的发展模式,通过成立文化合作社,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法学院宋一笑表示,愿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建立校地合作机制,为桐树庄提供普法宣传等支持,为桐树庄法治建设提质增效尽绵薄之力
普法走进乡村,守护法治之光
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在宣传前进行走访调查,结合叶县近五年的司法数据,重点分析了民事和刑事案件的特点与趋势。数据显示,近年来叶县法律援助案件中民事纠纷占比较大,主要涉及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领域;刑事案件以盗窃、诈骗为主。反映出农村地区经济活动中的法律风险不容忽视。法治宣讲中,队员们通过典型案例解析、互动问答等形式,向村民普及《民法典》《刑法》等法律知识,重点讲解了防范电信诈骗、土地纠纷处理、老年人权益保护等实用内容。针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队员们逐一解答,并发放法治宣传资料;村民纷纷表示,这样的普法活动贴近生活、实用性强,希望今后能有更多机会学习法律知识。
6月28日,河南城建学院法学院辅导员宋一笑带领“法润桑榆”志愿服务队共赴平顶山市叶县,专访“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获得者闫桂欣同志。 这位历经抗美援朝、西藏平叛、对印自卫反击战的革命老兵,以“戎马半生守家国,转岗卅载奉初心”的人生,为法学生们上了一堂跨越时空的“信仰公开课”。

烽火岁月:党旗下的热血出征

“1956年入党那天,我对着党旗发誓:‘党让干啥就干啥!’” 采访现场,87岁的闫桂欣翻开泛黄的笔记本,褶皱的手拂过“抗美援朝纪念章”,思绪飘回战火年代。
作为人民志愿军,他在朝鲜战场往返运输物资,曾深夜徒步穿越封锁线;西藏平叛时期,随部队攀爬雪山清缴残匪;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他驻守边疆防线,用青春筑牢国土安全屏障。“党和人民需要我,我就得冲!” 老人朴实的话语,让志愿队队员们深受震撼:“课本里的‘忠诚’,在闫爷爷的故事里变成了具象的坚守。”
转岗奉献:一辈子的“为党做事”
1969年转业后,闫桂欣的“战场”转向基层:先任叶县旧县乡高中教师,把“爱国守法”融入课堂;后调县公安局,在公安岗位中守护民生。采访中,他捧出3本笔记本——泛黄纸页上,既有《论共产党员修养》的读书笔记,也有“为群众调解纠纷”的工作记录,甚至夹着一首自撰的《对党颂》。“学习文化才能为党做更多事!” 闫老指着笔记里的警句,向队员们强调“终身学习”的意义。如今,家里的电视柜上,“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与抗美援朝、对印反击战纪念章并列,“这是党给的认可,更是提醒我‘为党尽责永远在路上’!”
志愿服务队围坐聆听时,法学院学生海滢发现:闫老讲“服从党的安排”时,腰板始终挺直。“作为法学学生,我们学的是‘规则之治’,但闫爷爷的故事让我明白——法律的温度,源于对信仰的坚守;法治的力量,始于对家国的忠诚。”
活动总结
此次“三下乡”活动是“法润桑榆”志愿服务队深耕乡村法治行实践与红色法治实践”的缩影。河南城建学院法学院以“革命故事 + 法治初心”为纽带,引导学生在历史叙事中理解:法律人的担当,不仅是条文适用,更是传承“对党忠诚、为民服务”的精神血脉。闫桂欣同志的经历,正化作一面镜子,映照出法学青年“以法为器、报国为民”的成长方向。岁月流转,信仰永恒。未来,服务队将持续关注桐树庄乡村振兴法治需求,灵活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等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