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黄梅雅韵遇药香,非遗传承觅新章 ——橘井团探索安徽非遗与中医药融合之路

    时间:2025-08-12     阅读:
    来源:赵金夏荷
         在国家大力倡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的政策背景下,《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相连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创意设计、旅游等领域的应用。2025年8月2日,橘井暑期志愿服务团走进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志愿服务活动。他们不仅尝试探索国家级非遗黄梅戏的创新传承路径,更致力于寻求其与中医药文化之间的有机联系。当水袖轻扬的黄梅戏遇上本草芬芳的中医药,橘井青年以创新为笔,在非遗传承的画卷上描绘出跨界融合的新风景,让这两种传统瑰宝在时代长河中激荡出更悠远的回响。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作为传承和发展黄梅戏的重要阵地,承载着无数观众对这一经典剧种的热爱与期待。橘井志愿服务团的成员们一进入剧院,就被浓厚的艺术氛围所感染。他们迅速投入到剧院的各项服务工作中,有的协助工作人员整理演出道具,仔细擦拭那些见证了无数精彩演出的头饰、戏服;有的在排练厅旁认真观摩演员们的日常排练,看他们如何一遍遍打磨唱腔、雕琢身段,感受着黄梅戏 “淳朴流畅、明快活泼”的艺术特色;还有的与剧院的老艺术家们促膝长谈,从他们口中了解黄梅戏的发展历程、经典剧目背后的故事以及当下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在深入了解黄梅戏的艺术特色与发展现状后,成员们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开始积极思考如何实现黄梅戏与中医药文化的跨界融合。他们围绕“如何将中医药养生理念、经典故事或元素融入戏曲创作与表演”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成员提出,可以借鉴经典黄梅戏《天仙配》的叙事模式,创作一部以古代名医悬壶济世为主题的新剧目,在剧情中自然融入中医药的诊疗方法和养生智慧。比如,在演绎名医为百姓治病的场景时,通过唱词和动作展现望闻问切的过程,或是在剧中穿插关于中药炮制、药膳养生的片段。
         还有成员认为,可以在黄梅戏的表演服饰和舞台布景上融入中医药元素。例如,在戏服的刺绣图案中加入灵芝、人参等具有吉祥寓意和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图案;在舞台背景的设计中,巧妙融入中医药典籍、药圃等元素,让观众在欣赏戏曲之美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接触和了解中医药文化。此外,成员们还考虑到黄梅戏的受众广泛,尤其是在中老年群体中拥有大量粉丝,而这一群体对养生健康尤为关注,因此可以在戏曲表演的间隙,通过演员的互动讲解,向观众普及简单实用的中医药养生知识,实现“戏曲+科普”的双重效果。
         此次活动的意义深远。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这是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勇敢尝试。黄梅戏和中医药文化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跨界融合,能够为古老的非遗注入新的时代活力,拓宽其传播维度。原本只是通过舞台演出传播的黄梅戏,有了中医药文化的加持后,可以吸引更多对健康养生感兴趣的观众,扩大其影响力;而中医药文化也能借助黄梅戏这一艺术载体,以更生动、更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开辟出艺术化表达的新路径。从政策响应层面来讲,这一探索完全契合国家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的要求,为其他地区的非遗传承与文化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橘井志愿服务团的青年们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动,让黄梅戏与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交相辉映,不仅守护了文化根脉,更让这些传统瑰宝在当代社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通讯作者 赵金夏荷)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