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素布染青蓝,童心映暖阳|广州南方学院赤潮漫溯文艺小队纪实

    时间:2025-08-12     阅读:
    来源:赤潮漫溯文艺小队

  2025 年 7 月,广州南方学院赤潮漫溯文艺小队赴“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佛山南海翠颐社区,以国家级非遗“白族扎染”为载体,实施“零门槛课程 + 永久工坊 + 数字直播”三阶计划,累计线上触达 500+ 人次,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扩展的高校文化“三下乡”新模式,为青年力量赋能基层文化治理、助力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生动注脚。这是青年学子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鲜活实践。

把课堂搬到社区:三天完成课程下沉

  需求调研

         6 月6日,广州南方学院赤潮漫溯文艺小队走访社区,扎根翠颐社区,与管理者、居民代表深度交流,精准捕捉到传统非遗教学中 “时间长、步骤繁、材料受限” 的核心痛点。

  课程重构
         赤潮漫溯文艺小队经过调研后,决定摒弃冗长课程,将体验拆解为 “破冰互动 - 创意设计 - 巧手扎结 - 染色奥秘 - 成果分享” 5 个 20 分钟内的独立模块,适应现代快节奏与青少年注意力特点;联合当地云南光红扎染工作室,开发阶梯式 “微课程” 体系,制作核心技法(如 “鹿胎缬”“鱼子缬”)的短视频教程,实现知识点的精准投喂;大胆采用环保安全的直接染料替代传统靛蓝(需发酵、有气味),显著降低操作难度、安全风险及场地要求。

  实施效果

         7 月 14 日至 16 日,翠颐社区活动空间变身 “非遗工坊”。创新的课程设计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

          主讲人通过 “同图不同效” 对比展示(如扎结松紧导致的截然不同的晕染效果),直观揭示工艺精髓,瞬间抓住学员眼球。

         孩子们屏息凝神,小手灵活地折叠、缠绕、打结,沉浸在创造的专注里。家长们惊喜反馈:“从未见过孩子如此投入!”

         当亲手扎结的作品浸入染缸,期待在拆线那一刻化作惊叹。成就感与喜悦溢于言表。这份沉浸式的低门槛体验,有效消融了孩子们与非遗技艺之间的心理距离,文化自信悄然萌芽。


把非遗留在社区:一阵风蜕变成常青树

  赤潮漫溯文艺小队团队成员制作了一批精美的扎染作品留存在社区非遗工作室,通过集体实践活化非遗技艺,丰富社区文化场景,让居民近距离感受传统魅力,同时以共创形式增强社区凝聚力,推动非遗在生活中传承。既让传统技艺在协作中焕发生机,又为居民搭建了触摸非遗的平台,更以集体创作凝聚社区文化认同,传承与共鸣兼具。

把传播做在云端:一条链扩大辐射半径

  活动的涟漪并未局限于社区围墙之内。赤潮漫溯文艺小队巧妙运用双平台双视角,对关键课程环节进行直播。三场直播累计收获点赞逾 1.0万次,最高同时在线人数突破 500 人。评论区互动踊跃,更有远方的扎染手艺人留言:“看到这么多年轻面孔爱上扎染,手艺传承有希望了!” 数字化手段有效打破了地域限制,让非遗的魅力辐射更广人群,为传统技艺的当代传播与社群凝聚提供了新思路。

结语

  广州南方学院“赤潮漫溯”团队的实践深刻表明:青年是激活传统文化“一池春水”的关键力量。他们以创新思维破解传承壁垒,以扎实行动推动非遗扎根社区,以数字智慧连接更广受众,最终在基层沃土中培育出文化认同、社区凝聚与传承希望的幼苗。这条路,不仅让非遗真正“活”在当下、“火”在民间,更照亮了青年投身文化强国建设、服务国家战略的广阔天地。这份来自社区靛蓝染缸旁的青春答卷,值得书写。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