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解码云冈古韵,赓续红色薪火——山西大同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开展大同博物馆参观活动

    时间:2025-08-17     阅读:
    来源:陈昱洁/山西大同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工程学院
         2025年7月5日,山西大同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工程学院“解码云冈古韵,赓续红色薪火”三下乡社会实践队走进大同博物馆,在历史底蕴与科技思维的碰撞交融中,开启一场文化溯源与专业探索并行的实践之旅。

         踏入博物馆,巨大环形壁画如历史之门轰然洞开,千年前车马辚辚、人群熙攘的场景破壁而来。队员们仰望着这幅流动的历史长卷,被古朴线条勾勒出的大同往昔繁华所震撼,历史的厚重感瞬间将众人包裹,也点燃了对后续探索的强烈期待,仿佛即将解锁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解码之旅。

         
步入展厅,“司马金龙墓俑群” 以磅礴气势震撼呈现。整齐列阵的陶俑,恰似一支被时光封印的古代军团,从导骑的先导姿态,到骑马武士的威武神情,形态各异却又气韵贯通。队员们驻足凝视,陶俑身上服饰的褶皱细节、手中兵器的造型纹路,都逃不过大家的眼睛,千年之前工匠的精湛技艺,在这一尊尊俑像上纤毫毕现。惊叹之余,队员们联想到计算机建模工作—— 为虚拟世界构建真实场景时,每一处细微刻画,都是还原历史、传递文化的关键 “代码”,如同俑群复刻历史一般,精准与细腻,是连接过去与数字未来的密码。

       “曹天度造九层石塔”则带来视觉与心灵的双重冲击。巍峨石塔直入眼帘,层叠间北魏建筑的精巧构思展露无遗,每一层的雕刻、每一道纹理,都凝结着古代建造者的智慧。队员们环绕石塔,讨论着它的结构力学、工艺传承,脑海中同步构思:如何运用计算机技术,为这份珍贵文化遗产打造数字化“分身”。通过三维建模、虚拟渲染,让千年智慧挣脱时空枷锁,在虚拟世界里构建永续传承的 “文化数据库”,使更多人能突破物理限制,触摸这份穿越千年的智慧结晶 。

          从旧石器时代的粗粝石器,到北魏、辽金时期的精美文物,展品串起大同的历史脉络。参观中,队员们频繁将历史感悟与计算机专业关联:博物馆里,文物的数字化存档、虚拟复原展览,不正是技术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大家发现,古老文化渴望科技赋予的 “新生”,而计算机专业知识,恰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当队员们尝试用博物馆数字化导览系统,查阅展品的详细资料、历史背景时,更是直观感受到:科技早已悄然嵌入文化传承的脉络,成为活化历史的 “隐形翅膀”。

          参观结束,队员围坐交流。有人感慨,从壁画的视觉冲击,到俑群、石塔的细节震撼,文化传承需要 “精准复刻” 与 “创新表达”,这和计算机领域追求的 “精确运算” 与 “创意应用” 异曲同工;也有人迫不及待想把参观灵感落地,计划用编程技术,为大同博物馆设计简易的虚拟导览模块,让更多人通过数字窗口,感受历史魅力。
       此次大同博物馆之行,队员们不仅触摸到大同历史的温度,更在文化瑰宝与科技遐想的碰撞中,明晰专业实践的新方向。带着 “让历史借科技重生” 的思考,大家期待在三下乡后续行程里,以计算机与网络工程专业为笔,为文化传承与创新书写青春注脚,让古老智慧在数字时代绽放新光,让更多人透过科技的窗口,看见历史的璀璨 。(作者:陈昱洁)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