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以爱为舟,陪伴“星孩”成长

    时间:2025-08-18     阅读:
    来源:孟冰
在第18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到来之际,为响应“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的社会倡导,践行《“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语星’同心同行,筑梦融爱未来”孤独症融合教育实践小分队,自7月8日起,走进南通市博园岚郡幼儿园、三里墩社区,开展孤独症融合教育实践,尝试为“星星的孩子”的成长添一份力。

实践开始前,团队成员明白,想和孤独症儿童好好交流,得先了解他们。大家泡在图书馆查资料,梳理孤独症儿童重复动作、不爱交流这些行为特征,把专业词转化成能用来观察的要点。设计调查问卷时,一群人围一起,琢磨怎么问能摸清孩子社交情况。还多次去博园岚郡幼儿园、三里墩社区,跟工作人员聊天,从“孩子爱不爱动”“会不会突然闹脾气”这些小事里,拼出孩子日常模样。博园岚郡幼儿园王老师说:“你们准备这么细,和孩子相处能更顺些。”这话让大家觉得,前期这些功夫没白下。

到了博园岚郡幼儿园晨读教室,孤独症孩子小宇(化名)缩在角落,攥着衣角,头快贴桌上。队员轻声引导跟读,开头小宇没反应,像被“沉默咒”困住。但队员没放弃,一直陪着。也不知道试了多少次,小宇终于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含混的字。这声音,对普通孩子不算啥,对小宇却是好不容易越过“说话慢、注意力难集中”才有的,能看出孩子想和世界交流的倔强劲儿。

语文课上,队员当“影子老师”,盯着孩子。孤独症孩子乐乐(化名)被窗外鸟吸引,眼神飘走时,队员轻轻碰课本,小声说:“乐乐,课本里也有小鸟,咱一起找。”把乐乐注意力拉回课堂。数学课教抽象数字,队员用彩色磁贴摆“3 + 2”,陪着孩子数、理解。孩子懂了后笑起来,博园岚郡幼儿园家长陈女士说:“我天天看孩子,没发现进步这么明显,谢谢你们。”这话让队员觉得,耐心没白费。

绘画课上,孤独症孩子像打开“心里话口袋”,想咋画就咋画。队员小张发现,平时不爱搭理人的浩浩(化名),画画时特专注,把天空涂蓝,还写了歪歪扭扭的“想飞”。小张蹲下问:“浩浩,天空好看,为啥想飞呀?”这么一聊,浩浩慢慢说起来,像心门开了条缝。后面七巧板、故事分享会,队员拉着孩子手,鼓励他们说,让交流多了些热闹。

三里墩社区“守护星星的孩子”宣讲现场,队员带着校园里的事儿去分享。成员小李讲小宇晨读从不爱出声到能说几个字的过程,说:“小宇攥着衣角努力跟读,能看出这些孩子不是不想交流,是需要人多理解、帮一把。”台下居民听得认真,社区赵阿姨说:“以前不太了解,现在知道这些孩子不容易,你们做的事有用。” 队员喊出“用爱给孤独症群体撑撑腰”,底下掌声响起来,这是社会愿意接纳的信号。

这次实践,队员们发现,孤独症儿童就像独特的星星,在自己轨道闪光。融合教育这趟尝试,让大家明白:教育能给孩子和世界之间开条缝,爱能把孩子心里被盖住的劲儿,慢慢拉出来。往后,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实践小分队还会接着做,让社会看到孤独症儿童“不一样”得特殊理解,“一样”该被爱、接纳。驾着“爱”的小船,带“星星的孩子”往包容未来走,让关爱孤独症群体的事儿,真真切切落到实处。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