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滁州学院体育学院张鑫哲团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滁州市博物馆、藕塘烈士陵园和中原局第二次会议旧址,以“穿梭城市红色坐标,编制基因传承网”为主题,通过实地走访、史料研习、宣讲互动等形式,沉浸式挖掘红色文化内涵,让革命精神在青年一代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实践首日,团队成员踏入滁州市博物馆“红色滁州”专题展厅。泛黄的革命文献、锈迹斑斑的武器装备、生动的场景复原,将滁州地区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的峥嵘岁月娓娓道来。讲解员指着展柜中的《皖东抗日根据地斗争纪实》手稿介绍:“这份文献详细记录了刘少奇、张云逸等革命先辈在滁州领导军民抗战的历史,是研究红色文化的重要物证。”团队成员通过拍摄文物细节、研读相关史料、为红色基因传承研究积累重要史料素材。
“没想到滁州在抗战时期是重要的战略支点!”实践团成员小王同志在参观后感叹。展厅内,中原局第二次会议的沙盘模型和历史影像,让大家直观感受到1939年会议召开时“统一思想、部署抗日”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理解了红色基因在城市发展中的精神纽带作用更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抗日英烈的伟大精神。
在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藕塘烈士陵园,实践团举行庄严的祭扫仪式。24米高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全体成员敬献花篮、默哀致敬,在英雄的烈士陵园前敬叹2500余名烈士浴血皖东的英雄事迹。“无名烈士墓群里,许多战士牺牲时不到20岁,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处处丰碑,英雄回首,无悔人生短亦长”英烈们短暂的英雄生命却书写了千年不朽的英雄光辉。在这座英雄光辉的纪念碑前小组成员深受触动。
随后,团队分组开展“红色故事我来讲”活动,在纪念塔、新四军纪念馆等地进行红色故事宣讲并收集革命文献编写红色故事集。让红色基因深入读者内心以文字传播革命精神让伟大革命精神深入人心让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实践最后一站,团队来到中原局第二次会议旧址。这座始建于清末的四合院,青砖灰瓦间依然留存着当年会议的历史温度。通过复原陈列的桌椅、油灯和电报机,成员们仿佛看到刘少奇、项英等领导人在此分析抗战形势、制定战略方针的场景。旧址管理员展示的会议记录手稿复印件显示:“会议明确了华中抗战的战略方向,为新四军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红色坐标不仅是历史印记,更是新时代奋斗的精神密码。”实践团指导老师在现场教学时强调。团队成员围绕“如何让红色文化‘活’起来”展开研讨,提出制作以学院为中心的红色研学路线、开发红色主题文献集等创新方案,计划将实践成果转化为助力地方文化传播的实际行动。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通过串联滁州三大红色地标,构建起“实地走访—史料挖掘—数字传承—创新实践”的完整链条。正如实践团负责人所言:“我们希望通过青年视角,将散落的红色坐标编织成网,让革命精神真正融入时代血脉,焕发新的生机。”未来,实践团还将走进滁州市中小学校园,开展红色故事宣讲,让红色基因代代哲相传。
作者:张鑫哲
来源:滁州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