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生深入社区普及食品安全与禁毒知识,让“舌尖安全”和“无毒青春”落地生根
“原来食品标签上的配料表排序也有讲究,以后买东西再也不怕踩坑了!”8月4日,铁合金社区居民李阿姨在听完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后,兴奋地向记者表示。当天,由高校学子组成的“法润食安”食品法律宣传实践团,带着精心准备的互动游戏和实用知识,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舌尖安全”与“无毒青春”的双重守护行动。
问卷先行,精准对接居民需求
7月29日,实践团成员顶着烈日,在社区广场和线上同步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74份。结果显示,超过60%的居民无法准确识别食品标签中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及配料表排序规则,近半数居民曾因虚假宣传购买过保健品。“这些数据让我们意识到,科普必须更接地气。”团队负责人何昕桐介绍,为此,他们连夜调整宣讲内容,增加案例分析和实操环节。

图为志愿者调研现场
四场主题宣讲,干货满满
7月31日,四场主题宣讲在铁合金社区活动中心轮番登场。志愿者王笑盈用实物对比教居民识别“隐形糖”“反式脂肪酸”等标签陷阱;张昊文则现场演示如何用普通食材搭配出低盐低油的“健康餐”,引来居民频频拍照记录;李雨浓通过情景剧形式,将“熬夜伤身”“运动处方”等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场景;李婉宁更拿出近期社区周边餐饮店的抽检报告,逐条解读食品安全标准,让居民直呼“原来标准就在我们身边”。

图为张昊文向居民宣讲健康饮食方法
宣讲间隙穿插的有奖问答将气氛推向高潮。“橄榄油能高温炒菜吗?”“儿童酱油真的低钠吗?”面对提问,居民们踊跃抢答,答对者获赠印有食品安全口诀的环保袋。“这种形式太有意思了,比发宣传单管用多了!”带着孙子来听讲的王大爷笑得合不拢嘴。
趣味游戏,禁毒知识“玩”进心里
针对青少年群体,8月4日的“禁毒小卫士”主题活动则充满童趣。在“套中健康”游戏区,孩子们屏息凝神投掷圆环,套中奖品即可直接领取,未套中则需回答“跳跳糖可能是毒品伪装吗?”等禁毒问题;“解开毒结”游戏中,志愿者用错综复杂的绳结比喻毒品诱惑,孩子们合作解开绳结的瞬间,欢呼声此起彼伏。
最受欢迎的当属“禁毒涂色”环节。10岁的乐乐用画笔在帆布包上认真填色,完成后骄傲地展示:“我要把‘远离毒品’的包包送给爸爸上班用!”这些承载着孩子创意的帆布包,将成为流动的禁毒宣传品,把“小手拉大手”的效应带进千家万户。

图为活动现场图片
双向奔赴,青年与社区共成长
从前期踩点到课程设计,从物料搬运到现场答疑,团队成员事事亲力亲为。“为了让大爷大妈看清配料表,我们把字体放大到72号;为了让孩子听懂毒品危害,我们把案例改编成漫画。”何昕桐说。半个月的实践,不仅让居民收获知识,也让大学生们读懂了“基层”二字。“以前觉得食品安全就是实验室里的数据,现在才明白,能让老百姓少吃一袋过期辣条,我们的工作就有价值。”成员张昊文在日志里写道。

图为团队与工作人员以及青少年合影
夕阳西下,活动结束后的社区广场仍回荡着孩子们的笑声。这些年轻的身影,正用专业知识与赤诚之心,在食品安全与禁毒防毒的防线上,筑起一道温暖而坚固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