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学子“三下乡”——探秘麦积奇观,问道仙人绝崖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历史遗迹,是地域文化的双生花朵,承载着民族记忆与地域精神。为深入探究天水文化脉络,感受人文底蕴,长安大学“溯源羲皇故里,守护文化根脉”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于8月21日赴麦积山石窟与仙人崖景区,开展文化研学实践活动。
麦积山石窟:悬崖上的佛国圣境
实践队首先抵达麦积山石窟,远望麦积山,形如堆积的麦垛,石窟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悬崖峭壁之上,气势恢宏。在指导老师的讲解下,队员们深入了解石窟开凿的历史背景与艺术特色。麦积山石窟现存泥塑、石雕万余身,完整展示了从后秦至清代的佛教造像艺术演变史,展现了西魏时期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这些雕塑不仅具有宗教意义,更体现了古代工匠对人性与神性的深刻理解,将佛教艺术与中国传统审美完美融合。
实践队员参观麦积山石窟

实践队员在麦积山石窟景区合影
仙人崖:三教合一的灵岩胜地
下一站,实践队来到仙人崖景区。这里由三崖、五峰、六寺组成,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近一千六百年历史。与麦积山纯佛教艺术不同,仙人崖体现了佛、道、儒三教融合的独特文化景观。队员们沿着山道前行,探访西崖多座明清殿宇。这些建筑依崖就势,镶嵌在半圆形悬崖之下,观音殿、三清殿、财神殿等依次排开,恢宏磅礴。在这里,佛教的慈悲、道教的自然与儒家的伦理和谐共存,展现了中国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质。

实践队员在仙人崖参观学习

实践队员在仙人崖石窟合影
此次实践结束后,队员们在返程途中展开了交流研讨,队员们讨论到:“此次实践不仅在麦积山石窟中感受了佛教艺术的博大精深,也在仙人崖灵岩古刹间体会了三教合流的包容精神。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是需要“形神具备”的,精神内核上的领会还需在生活与学习中深化理解。”

实践队员进行交流分享
实践队之后将以此次研学为起点,继续探究天水文化,讲好天水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这片土地上蕴藏的文明密码与文化基因,并为讲好中华文化做好准备,为文化传承注入青春活力,为兴国强国注入年轻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