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青春寻访红色路,润疆筑梦新征程”实践团来到阿拉尔市阳光社区采访一位一生都在为边疆默默奉献的建设者——杨正荣。旨在深入了解边疆建设的艰苦历程,不忘初心,牢记历史,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兵团精神,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扎根基层、服务边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杨正荣老奶奶。 贾丝丝 供图
杨正荣五岁来到新疆,在1956年跟随父亲来到南疆扎根,她的人生是一部跨越七十余载的边疆岁月史。
一、歌声里的戍边路:一位文艺兵的的初心和使命
部队组建文艺宣传队,会唱民歌、能跳民族舞的她也穿上了军装。从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到充满民族风情的新疆民歌,每一首歌都唱出了战士们的心声,唤起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戍边豪情。“艺术能给大家力量,这就是我们的价值。”杨奶奶为此很骄傲。
图为杨正荣奶奶为团队成员展示新疆民歌——送你一束沙枣花。 贾丝丝 供图
宣传队解散后,杨奶奶成为九团中学的一名教师,她的丈夫是这所学校的校长,两人携手把知识种进戈壁。教过的学生里,不少人后来也成了教师、医生,像她一样守护着祖国边疆。
图为杨正荣奶奶为团队成员讲解九团中学师生合照。 贾丝丝 供图
三、戈壁拓新田:造田班长做先锋
后来杨奶奶响应“开垦万亩良田”的号召加入开荒队,担任“女子班”班长,每天天不亮就出发,抡起坎土曼,和战友们一起向荒漠宣战,看着荒漠变成绿油油的麦田,戈壁滩长出红枣,她知道,汗水浇灌的不只是庄稼,更是“扎根边疆”的誓言。
如今杨奶奶已经退休,却依旧活跃在志愿服务一线,她用一生诠释了奉献与坚守的真谛,深深触动每一位团队成员,她讲述的每个故事都似一幅画卷,呈现着那个时代人们的坚韧和乐观。同时她的故事宛如一颗颗种子,在青年一代心中扎根发芽,激励更多有志青年扎根边疆,为边疆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