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林学院“红旅逐梦”实践团队“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主题,于8月12日至27日,在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民主街道工号楼社区及指定乡村实践基地,开展了一场为期16天的沉浸式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用青春脚步串联起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赋能的实践脉络,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实践伊始,为筑牢红色思想根基,学子们首先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在展区内,泛黄的革命文献、带着岁月痕迹的斑驳实物静静陈列,每一件展品背后都藏着一段不平凡的历史。随着讲解员的深情讲述,革命先辈们在战火中浴血奋战、为民族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的故事缓缓铺展,让在场学子深受触动。在庄严肃穆的革命纪念碑前,大家整齐列队、肃立鞠躬,以此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这一刻,学子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血脉的信念在心中愈发坚定。
随后,实践团继续深入红色基地的革命文物展区。老旧的军装虽已褪去光泽,却依旧能让人联想到战士们冲锋陷阵的身影;锈迹斑斑的武器虽早已失去锋芒,却仿佛还能听见当年战场上的呐喊。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文物,无声诉说着先辈们的奋斗历程。紧接着,大家共同观看了红色主题纪录片,屏幕上重现的峥嵘岁月、先烈们的英勇壮举,让学子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精神的力量在每个人的心中激荡,进一步坚定了大家以行动践行初心的决心。
带着红色精神的深刻洗礼,实践团将实践重心转向乡村,深入田间地头与基层一线,探寻乡村农业发展现状。在乡村田野间,学子们主动与农户拉起家常,详细询问水稻、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周期、施肥用药方法、日常管理技巧以及实际收成情况,认真记录下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需求。同时,他们还实地查看了当地引进的智能灌溉设备,仔细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效果及推广情况,亲身感受现代农业技术为乡村农业生产带来的便捷与高效。此外,实践团还专程走访了村级农业合作社,与合作社负责人深入交流,全面了解农产品从采摘、加工、包装到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完整运作模式,在见证乡村农业发展新面貌的同时,也清晰梳理出当地农业发展面临的销售渠道单一、品牌影响力不足等现实问题。
8月22日至24日,实践团在乡村实践基地的长廊内开展了心得交流与方案研讨活动。彼时,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在地面洒下斑驳的光影,为这场热烈的讨论增添了几分温馨。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围绕“幸福生活从何而来”这一话题轮流发言,有人结合红色基地的所见所闻,分享对革命先辈奋斗精神的感悟;有人联系乡村调研的经历,畅谈对乡村发展的思考。大家各抒己见,思想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观点在探讨中逐渐凝聚共识。最终,团队一致认为,要将实践中的感动与感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把革命精神融入学习与生活,更要运用专业知识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基于前期扎实的调研成果与团队达成的共识,实践团迅速进入农业发展方案的撰写阶段。团队成员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分工协作,有人负责整理调研数据、分析当地农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有人专注于研究现代农业技术,探索品种改良的可行路径;有人则结合当下电商发展趋势,设计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新型销售模式。经过反复讨论与修改完善,一份以 “智慧种植 电商拓销” 为核心的乡村农业发展方案最终定稿。方案完成后,实践团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开展宣讲活动,面向当地农户详细解读方案内容。宣讲中,他们运用具体案例演示、直观数据对比的方式,清晰展现方案在提升农作物产量、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优势,并耐心解答农户提出的疑问,为乡村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路与动能。
实践后期,为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走进群众生活,实践团返回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民主街道工号楼社区,精心筹备并开展了线下红色文化宣讲活动。活动前,队员们提前布置场地,悬挂红色主题横幅、摆放革命历史图片展架,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宣讲过程中,他们先是通过播放精心剪辑的红色短视频,带领社区居民重温红色故事;随后,结合带来的革命文物复刻道具,生动讲述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让红色历史更加鲜活可感。在互动环节,实践团还设计了 “红色知识问答” 游戏,题目涵盖党史、革命故事等内容,居民们积极参与、踊跃抢答,现场氛围热烈高涨。活动最后,队员们还向参与居民发放了党史学习小手册,让红色文化能够持续浸润居民生活,进一步激发大家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此次 “红旅逐梦”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林学院的学子们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中锤炼了品格、提升了认知,更让他们将专业知识与乡村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这段充实而有意义的实践经历,将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继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