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蟠龙村,调查农户种植情况,了解销售模式。
通过对蟠龙村农户家的调研走访。实践队了解到,蟠龙村以下管理的25个村的已种植总面积为3458.68亩,可新种植面积为531.8亩,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村民有条件就会增种春砂仁,每年春砂仁种植亩数均有提升,产量也随之逐年增大。在春砂仁的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的现状下,村民对春砂仁的信心也逐步增强。目前,村民的主要还是自产自销、熟客买卖,只有较少部分是企业收购。
拜访试验基地,探讨种植难点与科研进展
实践队成员拜访了阳春市砂仁试验示范场的苏景场长,向他请教春砂仁种植难题和科研进展。苏场长指出,春砂仁种植面临环境和人工两方面的问题。环境方面,树木砍伐和生态环境破坏导致昆虫无法进行授粉,影响了春砂仁的产量。人工方面,劳动力供给不足且老龄化,限制了种植规模的扩大。苏场长介绍了春砂仁实验基地的科研技术进展,包括自主研发的“促花技术”和“保果技术”。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促花技术的砂仁幼苗开花数量比未添加的多出150多倍。苏场长相信随着科研技术的发展,春砂仁种植生产的难题将会逐步解决。
走访企业,看到深加工和产品推广情况。
实践队参观了阳春市最大的春砂仁种植基地恒豐金花坑春砂仁基地,发现该基地每年投入数千万元用于品牌推广,对品牌建设非常重视。这种品牌化推广对春砂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得春砂仁的产值稳步增长。实践队还拜访了春金色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了解了该公司在春砂仁深加工方面的独特技术和产品。他们相信随着深加工技术的进一步研发,春砂仁产品将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成为阳春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管理要求高,高产困难大
本团队在实地考察中了解春砂仁的生长环境要求高温、阴凉、温湿度高,适宜生长在山坑和溪沟两旁的自然杂木林下。选择肥沃、含水量大且有一定荫蔽度的地区进行种植,避免过度暴晒。授粉工作集中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可采用昆虫授粉和人工授粉两种方式,授粉周期约为30天。人工授粉效率低、难度大且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种植。为提高坐果率,需要视察植株生长状况,割除衰退的苗木并进行更新,每年清理老化的植株。种植中要调整种植密度、注重通风和杀菌,清除老化苗木,调整阴蔽度,并适时增加肥料补给。鼠害是春砂仁产量的主要制约因素,需要找到有效的鼠害治理手段,加强防控工作,减少鼠害影响,以提高种植管理效能。
消费群体偏窄 春砂仁打开青年市场刻不容缓
一方面,春砂仁作为我国“四大南药”之首足以见其药中地位,但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南药的定位使得春砂仁的知名度普遍集中于岭南文化区而难以走向更加广阔的全国市场乃至国外市场。另一方面,目前的春砂仁相关产品仍带有浓重的“药”性,这使得其产品难以得到青年消费群体的青睐,消费者也大多是中老年群体或是一些肠胃疾病患者。而众所周知青年群体的消费能力是远超其他群体的,因此如何在稳住现有市场基本盘的同时让春砂仁品牌年轻化,迎合青年人群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观念或许是打开企业第二增长曲线的一个重要契机。
春砂仁与文旅融合,开启乡村振兴新纪元
阳春市可以通过与文旅结合的创新方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可以打造全域旅游项目,结合阳春历史文化和春砂仁资源,提供春砂仁授粉、采摘体验、老年人旅居康养等多种活动,让游客全方位感受阳春的魅力。同时,将春砂仁与当地根雕文化相结合,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展示阳春市丰富的文化底蕴。组织春砂仁文化节、农民艺术表演等活动,丰富多样,提升乡村形象和吸引力。通过春砂仁与文旅结合,不仅能够为乡村带来更多机遇和收益,还能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