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吐鲁番市高昌区新城西门村视察工作时曾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近日,湘潭大学学生工作部(处)赴新疆吐鲁番民族团结实践团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探访美丽新城西门村,了解当地脱贫攻坚成果,探索当地乡村振兴经验做法。
走进西门村党群服务中心,实践团看到一行清晰醒目的大字——以“保护人民的安全利益”为第一要点,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及健康安全。据介绍,新城西门村已实现医疗卫生保险全覆盖,医务室储备大量日常药品以供群众使用,真正做到了“小病不出门,大病不出村”。基层党群工作切实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谋幸福而服务,这是当地党员干部深入群众、共同努力的成果。
图为实践团参观党群服务中心
随后,实践团被西门村巷子的沿途壁画——“湘疆号”列车所吸引。列车起始站是湖南湘西双龙镇的十八洞村,终点则是新疆吐鲁番新城西门村,象征着湖南十八洞村与新疆新城西门村共建民族团结和乡村振兴示范村,两村常来常往、互帮互助。“湘疆号”正是湘吐两地友好交流、互帮互助的友谊见证,同时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成果。
顺着这条小路,实践团到达了新城西门村中心地带——“红石榴广场”,以“红石榴”闻名疆内外的新城西门村,民族团结之花开满园。“红石榴广场”上伫立着党旗建筑,习近平总书记对西门村进行考察调研时,各族群众与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这广场上留下合影,如今这里仍保留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印,这不仅象征这是乡村振兴向好发展的一大步,也是党员干部及各族群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勇毅前行的脚步。
“‘石榴’和‘石榴籽’的关系,正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象比喻,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追随总书记的脚步,参观这里的特色文化,体验风土人情,站在习近平总书记留下的足印旁,仿佛能听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实践团成员张旭冉说到
图为实践团在红石榴广场合影
立足地方农业优势,西门村红石榴、绿葡萄现已成为西门村乡村振兴的标志。走进特色葡萄长廊,聆听“葡萄奶奶”这一生专注于葡萄种植技术的研究及推广,退休后仍扎根吐鲁番,一边指导村民种植葡萄,一边扎进50亩试验田,试种葡萄新品种的事迹。“她多年专心研究葡萄品种及葡萄干的采摘晾晒方式,并将自己的改良成果传授给当地村民,帮助大家一起创收,这不仅推动当地葡萄产业进一步发展,这种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实践团成员杨锐辰说到。
此次调研活动内容丰富,实践团收获颇多。走进西门村,听讲解员述说着这里无数劳动人民一生的传奇故事;听基层党员干部扎根基层,秉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故事;听“葡萄奶奶”专注种植技术创新和推广的奋斗故事……在各族群众及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西门村正以一种全新的面貌继续走进大众视野,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它的故事仍在续写,它的精神值得每一位青年学习。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应时刻牢记并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青年的殷切嘱托,弘扬伟大的奋斗精神,带着总书记的殷切期望继续探索,在实践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更美好的未来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