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规划先行;乡村振兴,青年先行。为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17日至7月24日,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藏马山青•寻绿循旅”义务编制村庄规划团队奔赴青岛市黄岛区藏马镇小岭子村,深入基层一线,挥洒青春汗水,用专业特长赋能乡村振兴,以奋进姿态献礼新时代。
图为实践团出征合影
一、初探村庄,考察村庄现状
实践活动伊始,团队成员们顶着酷暑骄阳于7月17日下午抵达藏马镇小岭子村,充分感受到了组织单位为本次活动顺利开展而提供的大力支持。在地方负责人的带领下,团队走进小岭子村庄进行初步调研,了解居委会、村民家庭现状,并与藏马镇党委副书记丁健、小岭子村党支部书记丁朋等村委一同参加了义务编制村庄规划的启动仪式,就村庄现状、农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刘宗明主任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鼓励同学们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增知识、长才干,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村委们侃侃而谈,实践团成员们认真倾听,双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气氛十分融洽。
为了更好地了解村庄现状,团队成员们在丁书记的带领下,对小岭子村庄进行了现场调研,考察村庄河流、房屋建筑、道路广场、养殖场等区域现状及建设情况。漫步夏日里的小岭子村,四周绿意盎然,优美的村庄景观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在与村委、老师进行交流之后,实践团成员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村庄现状及问题。在调研过程中,成员们捋清思路、反复思考、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技能,就村庄未来建设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可持续规划设计的建议。为下一步小岭子村地发展建设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本次实践中,我们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了解乡村的基础上,围绕地方需求,因地制宜编制乡村规划建设,助推小岭子村改头换面。”和村委交流后实践团成员陈美玉说。
图为实践团队开展座谈会二、深入乡村,了解村生民情 在完成初期调研后,实践团成员们毫不懈怠,团队按计划分为建筑组、道路组、生态组3个小组,分别针对村内建筑现状及功能使用情况、村庄基本道路及沿街绿化、村庄河道水系和绿化景观等做了具体的考察分析。实践团建筑组成员走入村庄开展调研访谈,走进村民,聆听村民的声音。访谈现场,实践团从在小岭子村任职十几年的陈学霞主任口中得知当前村民的主要诉求,成员们决定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细节入手,以村庄自然环境为依托,结合村民诉求,制定建筑设计方案,以此提升农民居住条件,实现农房居住舒适化,改善村庄建筑风貌。
图为实践团队进行现场调研三、积极探讨,奠定理论基石 在调研期间,实践团成员们围绕风情民俗、特色节日、能源用水供给等方面,与当地村委、村民等开展实地交流,从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探寻小岭子村的资源图谱与文化内涵,形成直观感受。同学们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落地,在实地参观、实地走访、交流交谈中深入直观地了解小岭子村,纷纷用笔详细地记录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用自己的眼睛、手脚、心灵全方位地感受自己所学知识的能量。在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也可以增强自身本领,培养坚韧顽强、团结合作的品质。
团队成员在调研过程中认真记录、反复思考、深入交流,同时向政府机关借阅了多项资料,供调研工作的展开与深入,为后期总结成果奠定了基础。“这次实践让我感受到了专业知识的力量,了解了乡村建设现状,更加坚定了我作为规划学子服务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我将秉承百折不挠、刚毅厚重、勇承重载的理工精神,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小岭子乡村振兴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团队负责人魏然说。
图为实践团队积极讨论方案四、方案策划,展现理工担当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经过前期的调研与走访,实践团紧密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与镇政府、指导老师多次联系讨论后,对前期调研成果进行了深度的系统分析,梳理了初步的规划思路。发挥专业技能与特长,成员们分别就河流整治、村容村貌改善、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进一步探讨未来小岭子村的发展方向和要点。最终决定从产业发展策略、生态环境整治和空间建设策略三方面入手,提供专业方案,进一步提升村庄规划的效能,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图为实践团队开展方案策划 宏图广阔,履践致远。在此次实践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们用实际行动完成青年任务,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和专业技能,传播并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为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现了青岛理工大学学子的使命担当!下一步,团队将按照计划,结合村庄现状,继续完善小岭子村编制村庄规划方案,进一步推动项目落实落地,不断丰富实践成果,与当地居民一同携手,共绘小岭子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