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习”思浦源实践队:产业赋能振兴,绿色致富乡村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进文化自信自强,实地感悟企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带动力量、感悟绿色发展理念,更好感知乡村振兴的现状,6日29日,集美大学“习”思浦源实践队前往小密包酒文化博览园、富岭镇双同村参观学习。
- 工业旅游合,酒溢浓香远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进文化自信自强,实践队前往小密包酒文化博览园参观学习,深入包酒文化,认识工业、旅游共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带动力量。
酒香飘十里,文化传万里。福建浦城是中国包酒文化之乡,小密包酒文化博览园是中国包酒文化传承基地,是福建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小密包酒文化在浦城已传承上千年,而“印象小密”博览园正是浦城包酒文化体现的最好载体,也是浦城特色文化的传承。
博览园以酒文化为出发点,打造包酒文化与慢旅游相结合的中式园林。包酒文化主题公园、生酒坊、醉酒桥,实践队从“徽派建筑”和“苏州园林”式风格建筑中体会中式园林之美。
小密光前匠心精酿三春酒,来昆裕后巧手精传万斗金。“小密包酒”为传统工艺、纯粮酿造,浦城包酒酿造技艺已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包酒文化长廊,走进酒窖参观通道。观光长廊淋漓尽致地向实践队展示了小密包酒的酿造流程,长廊一系列与小密情缘壁画中,生动地讲述了历史悠久的小密包酒文化和制陶文化,以及浦城酿酒风俗。实践队在观光长廊深入包酒韵味深长的记忆文化,品尝手捏糯米团、72度头道谷烧,切身体会包酒文化千年传承的独特魅力。在现代化包装车间中,实践队亲眼见证包酒的制作流程,感受薪火相传的包酒酿造技艺在浦城传播的文化积淀。
博览园集生产、观光、住宿、餐饮、文化、购物等为一体,在传统工厂内发展旅游产业,在旅游产业上融入现代商业运作模式,达到工业旅游和中国传统文化旅游的并驾齐驱,是一个将农业+工业+旅游+文化相结合的工厂旅游特色景区。在博览园的游览中,实践队深入认识博览园“工业带动旅游,旅游助推工业”的发展模式,明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2.践“两山”理念,建美丽乡村
为更好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地感悟绿色发展理念,实践队员走进浦城县富岭镇双同村,感悟双同村走出的“不砍一棵树,农民也致富”的可持续的绿色道路。
双同村坚持以保护下来的原始森林作为匡山旅游的亮点,以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为特色用生态旅游将村民的心拢在一起,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致富之路。
双同村党支部李仕银书记在座谈会上向支队成员讲述了双同村的历史及其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李仕银书记在看到早年村民天天在山上砍树烧炭,部分山头已经被砍光时,及时提出要尽快封山育林的建议,他说:“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从此“不砍一棵树,农民能致富”成了双同村的口号。
实践队员在参观完双同村后纷纷表示正因为有千千万万朴实无华的劳动者以及像李书记一样把热血洒在乡村大地的守护者,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才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我们将继续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同时,为生态福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