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访皮影世家,赏文化灯华

时间:2023-09-12 关注:
       7月14日,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赴衡山县白云村、永和乡‘学思践悟’二十大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探访了白云村影戏展演馆与当地的影子戏世家,开展了有关皮影文化发展历史的调研活动。
       团队找到了位于白云村村委的衡山影戏展演馆,并与馆长兼传承人王师傅相接洽,王师傅十分热情地回答了团队成员对影戏表演的各种问题。随后,团队来到王师傅家中听他讲述皮影的发展史:衡山影戏约于清顺治年间(1644)年出现,在解放后飞速发展形成了今天的衡山影戏。在参观王师傅家戏台时,王师傅介绍:衡山影子戏以二人包打包唱的形式演出,往往一人要操作多个人偶,难度极高;演出时的唱腔用的是地方方言的平四调,广泛吸收了戏曲、佛道音乐、民间小调的精华,圆润甜美,铿锵有力,独具特色。

 
(图为团队成员听王师傅讲述皮影历史。合肥工业大学 张比荣 摄)
 
       谈及参与到影戏中的新生力量的状况,王师傅笑着说:“衡山影子戏并不缺乏年轻血液”。本以为由于收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超快发展的影响,影戏的文化传承会出现问题。但出乎意料的是,得益于互联网的传播、政策的支持和青年一代观念的改变,当下有很多青年愿意学习影子戏。
       在最后,王师傅激情表演了原汁原味的衡山影子戏《北国打关》。随着锣鼓一声响,故事便开始了。幕上两具人偶时而刀枪相见、快意拼杀,时而停顿、抬手理辩。故事以北国将领黄龙彪欲攻打中原开始,最后以黄龙彪被马彪以战争劳民伤财为由劝降结束,表达了中华文化以和为贵的思想和以民为本的思想,使我们惊叹于衡山皮影的独特韵味和中华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为王师傅表演《北国打关》。合肥工业大学 张比荣 摄)
 
 
(图为团队成员与皮影传承人的合影。合肥工业大学 张渊杰 摄)
 
       本次皮影文化的调研,我们用笔墨记录下了衡山皮影的光辉历史,用镜头记录下了衡山皮影的精彩瞬间。团队成员了解了衡山皮影的特点与发展历史,同时也使更多人感受到了衡山皮影的魅力。衡山影戏作“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必定会在历史的舞台上大放光彩。
 
 
作者:王圣然 来源:三下乡网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