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沅陵之城,寻红色记忆
7月4日清晨,志愿者们便搭乘公交前往县城,开启今日的红色研学!我们从县城徒步出发,去往那千年的古寺,感受其中的文化底蕴。
龙兴讲寺依山而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在沅水边屹立千年。它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即位称帝第二年下旨修建的专门用于传授佛学的寺院,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书院。讲寺之所以用龙兴为名 是比喻帝王之业的兴起。与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的灵动一对比,任何历史人文的事物会稍显无奈和沉闷。因为它们是由人所创造的,就算保护地再好,它们总会褪色会残破甚至会消失,而眼前同样经历了千年时光的沅江,它至今都在太阳下闪闪发光。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比对,寺庙的沧桑沉寂又变成了一种庄严肃穆。
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其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为寺内主体建筑,殿阔五间,进深四间,内减中柱,明间特大,建筑面积391平方米。采用“东西阶”古制。重檐歇山式屋顶与硬山作相结合,形制特殊。殿内梭柱及柱、础间鼓状木櫍、天花以上的斗拱及穿斗式梁架、深拜、挑斡及拱眼写生画等,均体现中国南方唐宋木构做法。殿正中原供奉燃灯佛,释迦牟尼棉和弥勒佛,屏风北面塑“半边天”群佛像。

一座伟大的讲诗书院,不仅有皇帝亲诏修建的气魄,吸引过众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更有历经兴衰沧桑后的笃定,坚信不管过了多久,只要来到这里,见到苍劲的古树、名家的书法、精美的歇山顶、颇具生命力的雕刻,都让人心存感佩。如今的我们还能从这些点滴细碎中窥见,在沅江的浸润下,我们的祖辈意气风发、躬身践行的光亮。
文/于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