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度融合,感悟工匠精神,汲取前行力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校学联“揽胜江海,织梦紫琅”小分队于7月14日追随张謇先生步伐,来到了坐落于长江边的南通中远海运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图1 团队在海洋工程博物馆与讲解员施伟林老师合影)
因海而生,浩荡来时路南通滨江临海,坐拥良好的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受张謇先生实业精神影响以及时代发展号召,南通船厂(即中远海运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的前身)成立了。1984年,南通被列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从而开启一路追江赶海、拥抱世界的非凡历程,南通船厂在其中发挥了莫大的作用。
因海而兴,激情实干者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远总公司顺势而为,决心兴建大型船舶修理基地,将南通船厂划归中远,推动南通船舶工业由单一修船向规模化、科技化转变。
绝处逢生重崛起,大展宏图正逢时。讲解员向我们介绍,于建成的15万吨级“南通”坞的现象级成就填补了中国修船业空白,终结了中国不能修理10万吨级以上大型船舶的历史,创造了当时修船吨位、人均创利、人均产值等四项全国第一,成功跻身 “亚洲四强”。
向海图强,建功新时代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南通中远船务巧妙利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契机,依托技能人才的储备优势,驱动创新发展,成功实现转型。 创新是第一动力,这启示队员们:作为新时代的担当者,理应致远大尽精微,把握时代脉搏,主动作为、顺时而变、因势而动。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向海图强,惊涛拍浪铸就船舶工业精神。讲解员告诉队员们,伴随着启东中远海工基地的建设,"世界首制”“世界最先进”“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一个个世界级产品应运而生,彰显了工匠精神的内核。

(图2 施伟林老师为大家讲解)
参观结束后,队员们感悟颇深。他们表示,希望能够将今天所学所感,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去,为海洋工程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团队始终相信,只要心怀梦想、勇于探索,就一定能够在这片浩瀚的蓝色疆域上,擘画出新时代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