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科技支农:深入摸排沙棘生长,推动收获机再升级
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赴九师170团科技支农社会实践团在暑期前往170团展开了暑期“三下乡科技支农”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一行13人在170团沙棘专班秦主任的带领下,前往九师170团开展科技支农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全面摸排沙棘基地种植、采收现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收集数据,为改进沙棘收获机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进而促进沙棘产业的发展与乡村振兴。
(图为沙棘试验田合照 吴潇雨 供图)
在九师170团沙棘试验田,团队成员利用测量仪器,在特定种植模式下通过人工测量得到上一年机械采收后的沙棘树新生枝条的长势、冠幅、枝条数量、挂果数量等进行测定,为第三代沙棘机械采收设备的研发与性能优化提供了数据支撑。
(图为测量沙棘长势 曲家灏 供图)
并利用通过搭载激光雷达的无人机对沙棘地进行扫描以获取激光点云数据记录沙棘种植区的整体情况。通过对点云数据的处理快速实现沙棘林的三维重建,精准测量沙棘林行距、面积、生长态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等数据,人工测量数据和点云数据能互为补充,为团队在后期第三代沙棘收获机研发提供数据支持。
(图为团队成员操作无人机测量沙棘田 卢礼建 供图)
在对沙棘种植170团团场职工的专题采访与问卷调查时,团队成员与职工面对面,深入交流。团场职工们畅所欲言,分享了多年来收获沙棘的艰辛经历。他们详细描述了从手工采摘到半机械化作业的转变,并表达了对全机械化采收的强烈期待。团场职工指出,手工采摘虽能保证沙棘果的品质,但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而机械化采收虽能提高效率,却也存在机器损伤沙棘树、果实采摘不净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团场职工们对新型沙棘收获机寄予厚望,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他们希望新机器能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减少对沙棘树的损伤,同时提高采摘效率和质量。团场职工们还建议增加机器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适应不同地形和沙棘树种的采摘需求。
(图为团队成员对农户进行采访 王志 供图)
夕阳落幕,团队满载而归,不仅收获详实数据与团场职工真知灼见,更深刻认识到机械化采收对沙棘产业的重要性。调研精准把握了沙棘基地现状与农户需求,为收获机升级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团队将依托调研成果,强化智能设计,提升效率并减少树损,共促沙棘产业腾飞。同时,深知科技支农需心系农户,精准对接需求,助力乡村振兴。展望科技赋能农业新篇章,沙棘产业前景广阔,团队将秉持创新精神,为产业繁荣与乡村振兴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