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2024年7月15日至7月18日兰州理工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传承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先后到达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木河乡桃园村马家塬遗址原址和张家川车舆博物馆展开实践。在实践征途上,他们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不仅仅是历史的探索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的先驱。对马家塬遗址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用心去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在7月15日至7月16日,他们到达马家塬遗址原址地,在木河乡桃园村村委会和马家塬遗址管理委员会的支持下,团队成员进入遗址原址进行调查学习。
图为马家塬遗址的地标。
在遗址管理员的介绍下,他们了解了遗址的挖掘时间、出土文物的保护、遗址周边环境的保护和遗址后续的一系列保护发展。
图为遗址介绍员讲解马家塬遗址过程。
在管理人员的介绍下,他们仔细聆听并结合现状和专业知识对这些情况做出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关于马家塬文化遗址的传承目前面临着的很大挑战,在听完管理人员的介绍之后,他们自行对马家塬遗址原址进行了调研和参观,确定了宣传的方式和要达成的效果,即以互联网自媒体的形式对原址进行文化内涵赋予和宣传,结合县政府对遗址后续发展建设文化新内涵的创新模式进行宣传,以博物馆带动遗址原址发展为目标,对马家塬文化遗址进行传承和发展。
图为管理人员介绍完之后的合照。
按照计划,他们进入桃园村对当地的村民进行了走访调查,以生活在桃园村马家塬遗址旁边的村民的视角为切入点,以问卷采访的形式对多名村民进行了采访。
图为采访桃园村村民。
图为他们与村委会的合照。
经过采访他们发现即使在遗址的旁边的桃园村还是有很多人对马家塬遗址不了解,对出土的文物更是知之甚少,很大的原因是因为遗址文化的宣传和村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所致,这就更加体现了他们对于马家塬文化宣传的意义。他们积极去与村委会干部讲探讨向桃园村大力宣传、讲解的可行性,并未实现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
图为他们与村委会干部探讨宣传的可行性。
7月17日至7月18日,他们进入马家塬车舆博物馆,进一步探求上述文化创新模式的可行性。在进入博物馆之后他们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对马家塬车舆文化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他们认真学习,对马家塬文化遗址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更加确定了要宣传马家塬文化遗址的决心。
图为博物馆讲解员讲解过程。
在一件件精美的文物中,他们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体会到了中华文化和西亚文化交融的艰辛。在解说员讲解完事之后,团队成员担任起了讲解员的工作,为参观的游客进行讲解,一番体验下来,深感各位讲解员的不易,也锻炼了我们的能力。
图为队员担任讲解员向小朋友讲解过程。
马家塬遗址是包括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和战国时期祭祀坑、墓葬群的大型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战国墓地发现的阶梯式墓道竖穴偏洞室墓是新发现的一种墓葬形制,不见于以往的考古发现中,为战国时期西戎文化以及秦戎关系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7月18日,团队成员以博物馆和马家塬遗址地进行文创,先后创作出了博物馆和马家塬遗址地的宣传视频和文物故事。希望以我们团队的微薄之力,能够实现博物馆带动原址地的发展,真正让文物的家“活”起来,让文化传承,让中国故事永远叙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