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脉振兴·文韵铸魂”实践团赴保靖县阿扎河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4-07-23 阅读:
“描绘乡村全面振兴的壮丽蓝图,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随着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正式发布,和美乡村再次成为三农领域热议的焦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成为了关键任务,确保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研究生暑期实践团在韦宝婧、胡希军老师的带领下以“绿脉振兴,文韵铸魂”为主题展开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前期准备 有备无患为保障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团队从卫星影像目视解译、文献检索、相关报道等多渠道获取实践地(保靖县阿扎河村)的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等信息,并根据实践地实际情况,将暑期实践调研内容分为建筑组、自然资源组、人居环境组和访谈组。各组针对具体调研内容进行了前期调研地图绘制、调查问卷、调查仪器学习(无人机、气象监测仪)等准备工作。外出实践调研前,在周旭教授、韦宝婧老师和邹薇博士的带领下,赴保靖县暑期实践团的两支队伍集体召开了外出调研活动安排以及野外安全教育大会,确保外出实践活动有序、高效、安全的开展。
前期会议与无人机试飞教学
前期准备自绘图纸
整装待发 心向往之风景园林学院赴保靖县暑期实践团7月11日满载调研所需仪器,怀揣对湘西地区美丽乡村的向往,整装待发,踏上前往保靖县阿扎河村和溪州村的调研之路。下午抵达阿扎河村后,实践团马不停蹄的前往咱科村分组进行实践地基本情况摸查,从自然资源、民居建筑、产业发展与文化挖掘四个方面建立阿扎河咱科洞初印象。实地考察运用无人机技术对现场进行初步航拍记录,并结合前期获取的卫星影像数据,对实际环境状况进行比对与校准。
此外,团队与我校驻村书记杨睿老师和干事黄孝明老师进行深入交流,了解村落在村庄建设、产业发展、文化挖掘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得知了咱科洞为瑶族、土家族、苗族三组聚集地这一特征,为后续调研工作指明方向!
对接村部与村书记交流
调研走访 湘西村寨 按照既定计划,实践团在阿扎河村开展了为期2天的实地测量、调研活动。访谈组与当地村民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交流,考察乡村公共环境建设情况并详尽地记录了乡土植物种类。建筑组利用无人机、两步路,对乡村民居建筑进行测量,并结合访谈等形式,深入探访了胡家大院、黄家大院等具有百年历史的乡村民居,并收集了当地竹编等的非物质手工艺及瑶年、盘王节等民俗活动。自然资源组对村庄交通、公共空间及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定点记录,并对包括水源、植被、山林等自然资源进行了详尽的记录与调查。人居环境组通过访谈与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当地的产业结构,并了解了主要一产种植类型。同时,该组还运用空气负氧离子、风速仪等专业设备,对不同地形梯度上各类景观的空气洁净程度进行了监测。
实践团成员走访胡家大院并对村寨建筑进行测量
此外,实践团全体成员在邹薇博士的带领下认真学习了《保靖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4年保靖县建设和美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方案》、《保靖县2024年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奖补方案》三项文件。基于文件精神,实践团对阿扎河村起车中寨从自然资源、建筑布局、产业特色等方面进行调研,以期帮助村民建设一批农村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等小生态板块,以边角之景的精致改造,来引领和推动村容村貌的整体提升,推动实现人居环境提升、乡村振兴与产业赋能的规划愿景。
实践团成员对测量数据进行汇总并走进村民家中采访记录

实践团成员走进田间记录数据 同时,周旭教授与韦宝婧还前往全国发展治理示范村——保靖县甘溪村,考察、学习美丽乡村、和美乡村建设的宝贵经验。甘溪村经验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为确保乡村的持久发展与繁荣,必须从乡村的定位、产业布局、品质提升、文化传承、资源利用、发展模式以及品牌建设等多维度进行全面、细致的考量与规划。同时,在乡村建设的进程中,应积极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以村民自家院落为最小的管理单元,通过持续不断的细微改进,汇聚成推动乡村全面进步的强大动力。
与甘溪村村委沟通乡村建设并选取墙绘观赏面
落实要求 踏实践行本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扎实调研、各司其职,不仅对阿扎河自然本底进行了全面调查与记录,同时也对当地的风土人情、非物质文化等进行了深入挖掘。在与村委深入交流中,我们全面了解了当地的村庄建设与发展状况及其相关政策,深化了我们对“和美乡村”的理解与应用;少数民族村民们讲述本民族的传说故事、风俗习惯,使我们领略到了当地三族融合的特色风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洞察。虽然调研的路上可能是烈日酷暑,也可能是突发雷雨,但我们仍坚定信念、踏实工作,毫不松懈地圆满完成实地调研任务。
接下来,团队成员将根据相关政策及当地村民需求,进一步整合实地调研所得,提出人居环境改善、产业激活规划方案,以实现“绿脉振兴·文韵铸魂”的阿扎河梦,为乡村人居环境提升、庭院经济发展及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风景园林青年一代的时代担当与使命。
作者:“绿脉振兴·文韵铸魂”暑期实践团 来源:风景园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