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合肥工业大学学子三下乡:长安宜居梦,和美乡村兴

时间:2024-07-23     阅读:
合肥工业大学学子三下乡:长安宜居梦,和美乡村兴
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2024年7月8日—11日,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研究”实践团队来到宣城市绩溪县长安镇开展调研。
参观农业企业,见证乡村产业新貌
实践团首先来到马道村,了解了菊花种植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据负责人葛荣介绍,马道村菊花种植行业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不仅形成了自己的菊花品牌“马道悠然”,注册了马道悠然种植专业合作社,管理金丝皇菊、贡菊的种植,同时还创立了马道悠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菊花的网络销售。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正如马道村所说“扬鞭策马,快速之道,马道就是快速之道”,马道村不仅是菊花种植的成功案例,更是乡村振兴道路上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图1 葛荣为团队成员介绍玉米、贡菊间作套种种植技术(何颖 摄)
接着实践团来到了“建在深山里的工厂”——大谷村的徽菜预制菜加工基地。这是由一群有思想敢行动的年轻人创办的工厂,“乡村笔记”团队从读懂乡村到服务乡村再到建设乡村,在广阔农村大有可为。工厂负责人方满劲介绍,预制菜产业链涉及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市场消费等多环节。预制菜的出现迎合了市场对效率与品质的需求,带动乡村发展的各个产业,助力农产品的标准化。
 
图2 方满劲带领团队成员参观预制菜标准化现代车间(周雨馨 摄)
深挖文化资源,感受乡村精神内涵
实践团走进镇头村,墙面上随处可见的墙画,展现着镇头村独特的精神面貌。据镇头村汪燕书记介绍,为加强村内文化建设,提升乡村文化氛围,村里邀请了专业人士、村里有文化的老年人以及大学生,共同参与绘制了独特的墙面。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这些墙画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让村民们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乡村的活力,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贡献一份力量。
 
图3 镇头村汪燕书记为团队成员介绍墙画(周雨馨 摄)
接着实践团前往梧川村开展学习活动。团队成员登上大会山参观金岭洞,金岭洞不仅是一条简单的隧道,它更像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记录着先辈们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壮丽篇章,团队成员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了“人定胜天”的深刻内涵,被“愚公移山”的精神所震撼。
 
图4 团队成员在金岭洞前合影(凡雨琪 摄)
访谈乡村人才,共宜居宜业蓝图
实践团在大谷村对合肥工业大学校友程国亮进行了访谈,他今年87岁,是大谷小学走出去的第一个大学生,目前是大谷村关工委“五老”成员之一。在交流中,团队成员对大谷村的文化底蕴有了深入的理解,也了解到程国亮爷爷不仅积极参与本村宗谱的编撰与整理工作,致力于传承与保护大谷村作为中国传统古村落的深厚文化底蕴,还在闲暇之余,向村内年轻人及外界讲述大谷村的文化故事。在访谈最后,程国亮爷爷对队员们寄语,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的重任已经交给了年轻一代,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把握时代风向,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图5 程国亮为团队成员介绍编撰的宗谱 (何颖 摄)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团队看到了新时代农村发展新面貌,深入了解了长安镇的发展现状和乡村振兴的广阔前景,意识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不再是简单的经济提升,而是涵盖了文化振兴、社会治理、绿色经济等多维度的综合发展,激发了团队成员参与并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满腔热情。团队成员们坚信,通过不懈努力与持续创新,定能绘制出一幅幅宜居宜业、和谐美丽的乡村新画卷,让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让和美乡村的梦想照进现实。
 
作者:凡雨琪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研究”实践团队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