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7月23日讯 (通讯员 陈魏)
在广袤无垠的蔚蓝海域中,蕴藏着无数未解之谜与生动故事。7月23日,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一支探索小队,怀揣着对海洋文化的浓厚兴趣,有幸与浙江省非遗项目“鱼类故事”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象山县渔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丁建东先生展开了一场深入的对话,共同揭开海洋深处那些奇幻而迷人的“鱼类故事”。
访谈在温馨而充满敬意的氛围中拉开序幕。丁建东老师首先引领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了中国开渔节的起源之地。这个承载着沿海渔民丰收喜悦与平安祈愿的传统节日,不仅是渔民们对大海深情厚谊的体现,更是他们勤劳勇敢、团结协作精神的生动写照。谈及妈祖信仰,丁老师的话语中流露出对海洋文化深厚底蕴的自豪,这一信仰如同精神灯塔,照亮了象山渔民前行的道路。
当话题转至“鱼类故事”的独特魅力时,丁老师的眼中闪烁着智慧与自豪的光芒。他介绍道,这些源自渔民真实生活体验的故事,是他们在漫长海上航行中为了打发时间、增进知识而精心创作的结晶。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对鱼类习性的独特观察与深刻理解,既富有趣味性,又极具教育意义。孩子们在聆听这些故事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到丰富的海洋知识,更能深刻感受到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图 1 调研小队访谈(滴水行动之遇见小分队 黄楚予 供图)
然而,谈及“鱼类故事”的传承现状,丁老师的语气中不禁流露出几分忧虑。他坦言,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原始故事亟需深入研究和认证,但受限于资金、人力等因素,这项工作进展缓慢。更为严峻的是,年轻传承人的缺失使得这一文化瑰宝面临着断代的危机。但丁老师并未因此丧失信心,他坚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当地教育部门的重视与支持,“鱼类故事”定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象山,海洋文化的普及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小学里普遍开展的三天两晚研学活动,让孩子们有机会亲身体验海洋文化的魅力;非遗课程的开设,更是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海洋世界的大门。此外,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微信小程序等也成为传播“鱼类故事”的重要渠道,它们不仅拓宽了故事的受众范围,更为年轻传承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
通过这次访谈,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鱼类故事”这一非遗项目的独特价值与深远影响。它不仅是象山渔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海洋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丁建东老师等老一辈传承人的坚守与努力下,在新媒体等新兴传播方式的助力下,“鱼类故事”这一海洋文化瑰宝定能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