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墨韵惠风队伍三下乡实践活动的首日缓缓拉开序幕。墨韵小队带着对墨园村的无限遐想与憧憬,穿梭于古韵悠悠的村落与生机勃勃的田园之间,探索乡村振兴的奥秘。
一、沉浸乡村风情,感受“墨园”韵味
1.品尝横沥特色汤粉
晨光初破,墨韵小队来到墨园村的特色客栈“墨园里”品尝当地的传统手工制作的横沥汤粉。那碗热气腾腾的汤粉,汤色清澈而鲜美,米粉滑嫩有弹性,搭配上精心调制的配料,让人回味无穷,仿佛一口口吃进了横沥的悠久历史与淳朴风情。
2.古村漫步
餐后,墨韵小队悠然漫步在墨园村的石板路上,感受墨园人民的诗意生活。
3.体验农文旅融合产业成果
午后,墨韵小队参观了墨园村的农文旅融合产业,并游玩体验了“墨园有礼运营中心”等项目。
二、探寻背后故事,记录乡村振兴
1.采访汤粉师傅,寻传统手艺的传承之路
在品尝了美味的横沥汤粉后,墨韵小队特别邀请了汤粉店的师傅薛连花阿姨进行访谈。在访谈中,薛阿姨不仅详尽介绍了横沥汤粉选用上等食材、遵循古法熬制的传统特色,还自豪地分享了近年来汤粉店销售情况的喜人增长。随后,墨韵小队就横沥汤粉传统手艺的传承与创新的话题与薛阿姨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并为了将这份美味与匠心传递给更多人,墨韵小队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宣传与推广的重任,为阿姨的汤粉进行宣传、推广。
2.采访墨园村书记,探农文旅融合之路
在体验了墨园村的特色农文旅融合产业后,小队又来到了墨园村村委会,对刘红兰书记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刘书记满怀自豪地揭示,今年墨园村的旅游业经济收入已从往年的3万元激增至接近30万元,标志着墨园村在农文旅融合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墨园村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政策支持不足、土地资源有限和资金短缺。面对这些难题,墨园村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韧性。村里采取了在现有土地上进行精细化管理的策略,如在池塘上增设赏荷区和钓鱼台,以及开展小火车和围炉煮茶等活动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同时,村里也在探索如何通过网络宣传来提高知名度。在发展农文旅融合的同时,墨园村十分重视文化传承。村里的古建筑具有独特的客家文化特色,如龙船脊、青砖和雕梁画栋被墨园村村民视为珍宝,悉心保护着。同时,村里也正在申请成为国家级3A旅游景区,以提升知名度。
在谈话中,刘书记特别强调了村庄的内生动力和村民的参与度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村里通过基层党建引领和积分制,鼓励村民参与村庄的日常管理和文化活动。同时,村里也在努力提升基础设施,如建设小公园、公厕、游客中心等,以提高村民和游客的幸福感。刘书记还提到,墨园村积极解决“空心村”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村内的小火车观光项目、特色咖啡屋等旅游配套设施,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更为村民们搭建了家门口的就业平台。
三、小结
三下乡实践活动首日,墨韵小队在古韵与田园间穿梭,不仅品味了横沥的特色汤粉,感受了古村落的宁静美好,还亲身体验了农旅融合的丰硕成果。这一天的经历,让小队成员对乡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也为接下来的三下乡活动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