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事关培养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近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标志着我国把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实施好这一国家战略,需要对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有着清晰准确的判断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规律有着全面系统的把握。
为提升儿童心理健康素养,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全心全益赴马鞍山和县支教团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在支教期间打造“七彩课堂”,实施多元化心理辅导方式,具体包括1-1个体辅导、1-N团体辅导、心理健康课等,不断优化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系统,建立闭环心理工作机制,预防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强化心理健康理念,护航孩童心理健康成长。

图为志愿者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安徽师范大学 阮琳 提供)
心理课堂·释放心理知识魅力
实践团队依托心理学专业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课堂,通过讲解心理健康知识,让同学们了解心理健康概念,提升与人沟通、情绪管理、自我认知等多方面能力。各支教点相继开展《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做情绪的主人》、《拒绝霸凌》等一系列课程。在课堂上,实践团队成员充分展现心理课堂的趣味性、科学性、成长性等,并综合运用启发式、情景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收获。同时还充分利用游戏互动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在欢乐中收获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图为志愿者组织学生们进行团辅游戏。(安徽师范大学 开宇阳 提供)
心理团辅·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实践团队成员还在各支教点带领学生们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团辅活动,例如:团结向前冲,争做情绪小达人,通过海龟汤理解心理健康等。心理团辅通过轻松愉快的集体互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处理情绪困扰、改善人际关系等,在潜移默化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不断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鉴别能力从而提升个体心理健康。

图为心理课上学生分享课堂收获。(安徽师范大学 杨子峰 提供)
心理档案·追踪心理健康水平
自本实践团队成立以来,团队成员积极响应国务院相关政策的号召,积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为其建立了心理档案,紧密围绕心理学专业特色悉心呵护其心理健康成长。此外,团队还形成了“一体两翼”的良好体系,以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主体,辅之开展课业辅导和素拓课程两个分支,持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图为心理课程上师生积极互动。(安徽师范大学 黄雅宁 提供)
汲取前辈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十余载星光,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全心全益赴马鞍山和县支教团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师生累计陪伴和县3000余名儿童,开展志愿服务3500余次,爱心支教超200000小时,开展心理团辅两百余次,形成心理档案等材料3700余篇,累计超过300万字,面向和县的少年儿童开展爱心支教并构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满足服务对象对大批量、高质量师资的迫切需求,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暑期陪伴与教育问题并积极呵护其心理健康成长。本项目自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国务院相关政策的号召,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积极关注其心理健康问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全心全益赴马鞍山和县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的号召,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并发挥专业优势密切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未来,实践团队成员将继续为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出青春力量,在新征程上谱写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