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下去聆听群众的声音,实地访谈中证实现象的存在性。2024年7月14日至7月21日,西北民族大学赴山东招远访企研学+绿色发展调研综合实践团来到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分组进入不同村庄实地了解当地企业与周边村民的互动性,从过去存在问题、现在存在不足和进步之处及对未来期望几个维度展开详细深入访谈。
坐下来唠民话,拉近贴心的交流距离 走进欧家夼村,当地村庄按照统一规划进行修建,该村卫生处理效率高,生态环境良好,被誉为全国文明村,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因为近玲珑金矿,因而用水主要靠从未污染的村庄引进来,村里有统一的大院供水,并给予水卡,水卡每年有一定补助,够村民一年的用水需求,当地村民生活幸福度较高,对当地生态环境满意度较高,对金矿开发多持支持态度,认为金矿开发能带动当地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且因金矿招工有年龄限制,50岁以上老人更多倾向于接受政府相关补贴,无法实现就业,其需求较偏向于就业机会。
图为实践团坐下来访谈村口的爷爷(摄影:西北民族大学 刘鑫语)
走下去察民情,掌握真实的基层情况
上午8:30左右,实践成员们到了郝家村村委会。表明来意后,村委会工作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中,热情的接待了实践团成员,并且表示愿意抽出时间来参与访谈。实现队员有幸采访到郝家村的郝书记,郝书记表示:让绿色成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进生态宜居,实现乡村生态振兴。随着访谈的深入,郝书记手舞足蹈的介绍村里的生态建设。实践团成员了解到郝家村为了村民的饮用水安全,在村里多处建设专门的供水设施,保护了郝家村村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正如郝书记所说,村委会一直努力守住农村饮用水安全底线,让放心水流进千万家。从书记的话语中,深切感受到饮用水问题是乡亲们的身边事,是事关农民利益的关键小事。作为村干部,必须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帮助他们解决一家一户想解决又解决不了的生活难题。
图为实践团走下去访谈后郝家村郝书记(摄影:西北民族大学 刘鑫语)
蹲下去听民声,聆听有温度的民生百态 通过这几天的实践,发现大部分村民在8点左右会出门散步。所以,实践队员在8点的时候到达秦家村。一进入秦家村,发现村庄房屋排列整齐,房屋建设美丽,美中不足的是村里的道路宽度不够,仅仅只能容纳一辆小车的穿行,道路 的平整度也有待提高。此时太阳不是很大,村里的路旁都是站着,坐着聊天的村民。实践团成员们走向了一个正在干活的爷爷,在与爷爷交流过程当中,了解到村附近有许多工厂,当地的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去附近的工厂上班,整个村老年人偏多,年轻人较少,虽然家家都有井,但是因为地下水质的原因,主要饮用自来水和矿泉水。访谈结束后,爷爷热情的邀请我们去他家休息休息,展现了当地人淳朴好客的民风。继续沿着道路走,发现了一位准备进门的叔叔,快步向他走去,打招呼的时候,叔叔知道是大学生后,真诚的告诫大家要读书为民为国。在访谈的过程中,叔叔尽己所能回答他所知道的,他聊到村里路边有人乱倾倒生活污水的现象,应该建设积分机制,鼓励人们去举报和监督,加强对村民自身行为的规范。在村里生活过程中,每个村民都是秦家村里的一份子,要勇于提建议,要有主人翁意识。
图为实践团蹲下去访谈爷爷(摄影:西北民族大学 刘鑫语)
实践团队通过此次走进招远的乡村田野,深入家家户户的实地走访调研活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每一个实践成员们挥洒着汗水,激扬着青春,努力在人民群众中向下扎根生长,用实际行动去诠释着我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为乡村生态振兴,绿色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