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霞浦县,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北部沿海的一个美丽县城,以其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被誉为“中国南方海参之乡”。近日,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赴宁德市霞浦县海洋装备研发实践队抵达霞浦县围江村国家级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深入了解海参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实际行动推动海洋科技与渔业生产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1 实践队参观海洋养殖智能物联标准化生态养殖海参示范基地
  首先,实践队成员首先参观了海参养殖基地,亲身体验了从养殖到收获的整个过程。养殖基地负责人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海参养殖的技术要点、市场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对现代化养殖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的迫切需求。
  随后,实践队与当地养殖户进行了深入交流,倾听他们的实际困难与需求。养殖户们表达了对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增强产品质量稳定性的渴望,同时也提出了对水质监测、病害防控、饲料投喂自动化等方面的技术需求。这些信息为实践队后续的科研方向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
在实地考察中,实践队还利用专业设备,对养殖海域的水质、温度、盐度等关键参数进行了现场测量与记录。这些海洋数据将用于分析养殖环境对海参生长的影响,为优化养殖条件、提升养殖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图2 实践队对养殖海域的水温、盐度等关键参数进行现场测量与记录
  最后,实践队参观了首个陆基养殖集装箱。在基地技术人员的引导下,实践队深入了解了陆基养殖集装箱的整体设计与运行原理。不同于传统的海水养殖,这一系统采用循环水体,通过高效过滤、生物净化及水质调控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养殖环境的高度可控与资源的循环利用。队员们对这种集约化、智能化的养殖模式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就关键技术问题与现场专家展开热烈讨论。
  参观过程中,实践队成员还就养殖箱体的材料选择、水质监控系统的工作机制、病害防控策略等具体环节进行了深入交流。技术人员不仅详细解答了队员们的疑问,还分享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挑战与应对措施,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本次三下乡活动不仅是对实践队专业知识的一次检验,更是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生动实践。通过与一线渔民的紧密接触,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赴宁德市霞浦县海洋装备研发实践队队员们表示,将充分利用此次调研收集的数据与信息,结合学院的科研优势,研发更加智能、高效的海洋装备,为海参养殖业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助力围江村乃至整个霞浦县的海洋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语】
  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海洋科技的创新与应用日益成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福建农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赴宁德市霞浦县海洋装备研发实践队赴霞浦县围江村国家级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的三下乡活动,不仅是一次科技与农业的完美碰撞,更是一场青春与梦想的激情演绎。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群满怀理想的青年学子将在不久的将来,以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为我国的海洋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共同绘制出一幅波澜壮阔的蓝色经济画卷。
                                                                                                                                                                                                                                                                         通讯员 林鸿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