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心得

青春赋能乡土 科技点亮未来——贵州理工学院“三下乡”实践团在蒋家寨书写青春答卷

    时间:2025-08-06     阅读:
    来源:三下乡网 | 刘莲莲

近日,贵州理工学院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3D未来筑梦实践团”奔赴贵阳市开阳县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了一场融合科技创新、文化传承与暖心守护的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学子们以专业知识为炬,以青春热忱为帆,在乡村振兴一线谱写出动人篇章。

安全守护:创意筑牢生命防线

实践团用孩子们熟悉的“哪吒”动画形象破题,将防溺水知识融入英雄故事。在交通安全课堂中,队员们巧妙利用本地事故视频制作警示拼图,孩子们在惊呼中完成安全知识拼图。“过马路学哪吒,先站定、伸小手、左看右看没车啦!”留守儿童创编的顺口溜,让抽象交规化作可操作的行动指南。

红色传承:童声唱响精神薪火

当《红星闪闪》的旋律响起,吉他伴奏下稚嫩而铿锵的合唱震撼全场。“红星是什么颜色的?”“鲜血染红的!”八岁孩童的抢答激起强烈共鸣。孩子们用红泥亲手搓制五角星,为英雄画像“补”上缺失的红星——红色记忆在这一刻化作掌心可触的温度,深植乡土心田。

科技筑梦:3D打印播种未来

实践团带来的3D打印机上演了“看得见的魔法”。孩子们踮脚凝视220℃高温熔融的材料丝层层堆叠:“它像在织蜘蛛网!”当温热的定制名牌递到手中,留守儿童紧握刻有自己姓名的作品喊道:“我的工程师梦想不会丢了!”离别时,安置点活动室内持续运转的3D打印机和墙上张贴的“未来家园”打印计划,见证着科技火种的燎原之势。

童心守护:游戏架起情感桥梁

在石膏娃娃彩绘区,孩子们为作品绘制灿烂笑脸:“让它替我笑着等爸妈回家。”旧电风扇拆解实验则让磁力线圈的转动奏响电能转换的齿轮交响。当手势舞课程中孩子们化身破土新芽与展翅雏鹰,一句“哥哥,我感受到了真正的快乐”道出了心灵解压的深意。墙体彩绘上咧嘴的太阳、开花的手掌,与儿童笑靥交织成温暖的心理安全区。

四天实践落幕,青春星火却持续照亮蒋家寨:池塘边警示牌嵌着童手签名的星星,3D打印机在活动室持续嗡鸣,留守儿童将修好的电风扇赠予独居老人,日记本里写下“要当安全小老师”的誓言。离村时,村支书紧握队长双手:“你们留下的不是七天的热闹,是能让娃娃们走得更远的灯!”

返程大巴驶过山道,回望处——彩绘太阳的笑脸、石膏娃娃的酒窝、风中舞动的小红旗,连成一片发光的原野,温柔漫向乡村振兴的未来图景。

(通讯员:刘莲莲 易秦溶 周峻宇 刘豪杰 喻德福 严伦发 蔺锡柱)
——贵州理工学院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3D未来筑梦实践团”纪实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心得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