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给上业课程等方法,帮助向阳村村委实施垃圾分类教育和引导工作,为乡村环境的优化贡献力量。海志愿者回信中指出,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并寄希望于志愿者发挥在基层治理中的独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为响应国家号召,构建和谐优美生态环境,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让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外国语学院“语润乡村,青春绿动”社会实践团于近日前往南京市溧水区石湫街道向阳村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地考察、数据研究与分析、创意性活动、垃圾分类教学和绿色农业。
团队成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尽管每户门前都配备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分类桶,但仍有部分村民选择不加区分地倒掉垃圾。这种情况导致一些分类桶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给当地环卫工人增加了工作难度。此外,“门前三包”责任制已长时间未填写村民积分情况。缺乏明确的积分制度可能会降低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并且使得相关数据统计变得困难。这表明该地垃圾分类工作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漏洞,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
在这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向当地村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协助向阳村村委完善垃圾分类系统与体制,并将垃圾分类工作改进措施落到实处,共创繁荣昌盛的绿色未来。在实践团队中,成员们深知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提供有效的服务。通过实际行动履行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并提升环境保护意识。未来团队成员还将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中,为构建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环境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