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沂蒙这片广袤的大地之上,耳畔一直回荡着那悠扬的沂蒙山小调,似乎这儿的每一朵花、每一棵草都在饱含深情地吟唱着那动人的旋律。在未曾踏入临沂这片土地以前,团队成员对于此地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沂蒙山小调和临沂红嫂上。借着暑期社会实践的契机,2024年8月26日,南京财经大学红色追寻队全体成员终于来到了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不曾想,这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以及浓烈的拥军支前氛围,远远超出了我们之前的想象。
图为通讯员耿兴通摄
社会实践的首日,实践队成员走进了临沂市鲁南第一支部旧址。在这里,我们目睹了临沂那深深的红色历史印记,真切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那种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一幅幅图片犹如临沂儿女抗争的生动画面,一件件旧物更是临沂儿女英勇无畏的铁证。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仿佛正在缓缓诉说着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峥嵘岁月,让我们对沂蒙人民的坚毅和无畏牺牲有了更为深刻的体悟。
图为队长王钰川摄
临沂,乃是沂蒙精神的发祥地。在这里,有用自己乳汁救治伤员战士的沂蒙红嫂明德英;有抚养 50 多个将帅子女和烈士遗孤,却因艰难生活饿死 4 个亲孙子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有组织乡亲们烙煎饼、送弹药、救伤员的“沂蒙六姐妹”;还有带领姐妹跳进冰冷河水中扛门板架“人桥”的妇救会会长李桂芳……无数的革命前辈们用他们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并丰富了沂蒙精神,而爱党爱军无疑是沂蒙精神的灵魂所在。
图为通讯员耿兴通摄
紧接着,实践队成员深入到农村,跟当地的乡亲们唠嗑,听他们讲述祖辈们的往事。在交流过程中,虽说没听到啥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可乡亲们对共产党那份由衷的爱戴之情,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怀着满心的好奇,我们探访了郯城这座县城,发现了一些外地人不知道的秘密。那就是这里的学校有一部分竟是红军学校,如求是小学,罗荣桓红军小学等等。而且更令我们吃惊的是,在反法西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上,有着一只临沂英雄部队也参与了检阅,那就是郯城战斗模范连。
在郯城,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在这里,孩子们上学上的是红军小学,学的是红军历史。长大后,感受的是爱党爱军的红色氛围。这里的人们又怎么不爱戴共产党呢?
图为通讯员耿兴通摄
新时代的临沂,拥军优属工作不断深化。蒙山沂水,拥军之情更深。在临沂,拥军优属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无论是企事业单位,还是普通市民,都积极参与到双拥工作中,为军人军属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军民鱼水情深的画面随处可见。
蒙山沂水,新时代的拥军之歌在沂蒙大地上回响。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感动,我们离开了沂蒙这片红色的土地。这次社会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是我们这个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沂蒙精神传承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