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京文化传承——云锦与空竹的调研报告[摘 要]:
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独特的民俗风情。南京云锦,被誉为“中华瑰宝”,是中国古代皇家御用贡品,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创造力。同时,南京剪纸以其细腻、精致著称,题材广泛,寓意吉祥,是南京地区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此外,南京的民俗活动也丰富多彩,活跃于大街小巷之间。南京的非遗与民俗活动,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是南京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南京这座城市的魅力与活。
1.绪论 1.1实践背景 2023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布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如《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明确提出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和任务,为非遗文化传承调研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导向。
1.2研究方法 实践团通过前期制作并分析调查问卷,确定方向;并通过组内会议商讨实践过程,制定实践计划;紧接着通过实地考察、传承人的采访、工作人员的采访等方法深入了解南京非遗文化,并深入分析当今文化传承的难点与问题,从而提出建议。
2.实践内容2.1前期准备2.1.1前期调查问卷的设计 实践团成员查找云锦和空竹相关内容,对其产生一定的了解,并根据相关内容设计调查问卷,获取大家对云锦和空竹了解情况以及南京与其相关的公共场所,并将其作为选取实践地点的参照点之一;接着实践团成员提前联系实践地相关单位,协商好时间和内容,确保实践顺利展开;最后团队召开团队会议,确定分工事宜并讨论实践内容,确保实践顺利开展。
调查结果
2.1.2实践计划 在前期准备过程中,通过制作并分析调查问卷,确定方向并通过组内会议商讨实践过程,从而制定实践计划,如下表1;
实践类别 |
实践时间 |
实践地点 |
实践内容 |
锦绣南京: 云锦之美传承之旅 |
7.6-7.11 |
南京云锦博物馆 |
观看云锦织造过程; 采访解说和工作人员 |
江宁织造博物馆 |
观赏云锦之美; 采访相关人员 |
秦淮•非遗馆 |
深入采访非遗老师 跟随非遗老师体验云锦织造过程 |
舞韵金陵: 抖空竹之趣体验之行 |
7.12-7.18 |
南京民俗博物馆 |
切身感受有趣的民俗活动 |
甘熙故居 |
深入采访空竹非遗传承人 与观赏空竹的游客进行交流 |
南京博物馆非遗馆 |
采访解说和工作人员 |
表 1
2.2实践过程 七月份,“云锦锦绣,空竹翩跹”非遗文化传承实践团于南京开启了云锦之美传承之旅和抖空竹之趣体验之行。
其中,云锦锦绣之旅实践团参观拜访了南京云锦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秦淮•非遗馆;抖空竹之趣体验之行前往了南京民俗博物馆→甘熙故居→南京博物馆非遗馆。
本次实践让实践团成员对南京非遗和民俗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2.2.1锦绣南京:云锦之美传承之旅 7月6日,为了解云锦背景,探秘织物文化,实践团赴江宁织造博物馆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云锦天衣”展览馆。在这里,实践团成员近距离观赏了光彩夺目的云锦作品,如蓝地龙莲妆花缎、龙袍、马褂等,深刻感受到了云锦的精美与华贵。此外,在大型织机模型前,实践团成员对参观者进行了采访,了解了大家对云锦的认识渠道,了解程度等。此次江宁织造博物馆之行,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入了解了中华织造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更激发了他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与责任感。
7月9日,实践团前往南京云锦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进行实践。首先,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南京云锦博物馆,这里不仅是云锦艺术的殿堂,更是历史的缩影。在这里,实践团成员亲眼看到了运用织机织造云锦的过程,并且实践团采访了来到此处的参观者,谈谈他们对云锦的了解。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南京博物院,这里的云锦展览同样令人震撼。不同于云锦博物馆的专业性,南京博物院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藏品资源。展览不仅展示了云锦的传统之美,还特别强调了云锦在当代社会的创新应用,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美好融合。云锦,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需要每个人的关注与呵护。正如这两座博物馆所做的那样,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光发热。
2.2.2舞韵金陵:抖空竹之趣体验之行 7月12日至18日,实践团前往南京民俗博物馆进行实践。首先,实践团成员对民俗博物馆进行了初步参观浏览,对南京悠久的民俗文化和瑰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然后,实践团成员在空竹展台前驻足,“抖空竹”代表性传承人孙光辉师傅给我们介绍了不同种类的空竹,并介绍了传统的空竹和现代工艺制作的空竹的不同,实践团成员对抖空竹这一民俗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接着,孙师傅热情地向实践团展示了抖空竹的一些技巧,空竹一次次腾空跃起,一次次又准确落回孙师傅手上的绳索上,同时空竹转动产生如同狗叫的声音,这就是“狗牌”的来源,实践团成员无不惊叹于孙师傅的高超技艺。随后,实践团对孙师傅进行了采访,了解了孙师傅学习空竹的历程,和孙师傅谈论了空竹传承的现状。孙师傅对实践团成员非常热情,希望我们也能为空竹传承贡献一份力量,为实践团提供了很多建议。最后实践团与孙师傅合影留念。
2.3采访记录在甘熙故居中,实践团成员采访了抖空竹非遗文化传承人孙光辉同志。通过与传承人的交流,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了传承人学习抖空竹的过往、制作空竹所需要的相应基础、空竹制作材料的选择、空竹的制作流程、空竹制作过去与现在的差异以及泥塑文化的传承方式和现状等。随后,实践团成员与传承人探讨了在当今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抖空竹文化。之后,在传承人的指导和帮助下,实践团成员体验了较为基础的抖空竹技法。通过亲身体验抖空竹,实践团成员切身体会了空竹的魅力。
3.发现文化传承的难点与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3.1问题1:经济收益与付出失衡经济收益与付出失衡是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一个尤为突出且亟待解决的难点。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经济体系中,尽管传统文化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情感,但其传承模式却往往难以与现代经济模式相契合,导致传承人面临着严峻的经济挑战。
具体来说,传统文化传承人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和掌握传统技艺,这些技艺的传承往往依赖于口传心授、师徒制等古老而耗时的方式。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种不计报酬或报酬微薄的传承方式显得尤为吃力不讨好。随着生活成本的上升和物质需求的增长,传承人很难仅凭传承活动来维持生计,为家庭提供稳定的经济支持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经济收益与付出失衡不仅严重制约了传统文化传承人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也极大地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建议:资金投入的加大是确保传统文化传承活动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积极投入资金,支持传统文化的保护、挖掘、整理、研究和传播。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改善传承人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传承积极性;也可以用于支持传统文化项目的开发和创新,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和市场化运作。
3.2问题2:跨代传承困难跨代传承困难是当前文化传承领域面临的一大挑战,其难点主要在于年轻一代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度逐渐下降,进而影响了传统文化的跨代传递与延续。这一困境的根源,深深植根于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和娱乐形式的多样化之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技术普及,年轻一代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迅速。他们被海量的信息和多样化的娱乐形式所包围,注意力被分散到各种新鲜事物上。相比之下,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显得较为单一和缓慢,难以吸引年轻人的眼球和兴趣。这种信息获取方式的转变,导致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不足,进而影响了他们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和接受。
建议:可以在学校课程中增加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次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借助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以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形式传播传统文化,使其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另外,打造文化IP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也是一个吸引年轻人的不错方法。
3.3问题3:市场化与商业化影响市场化与商业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些显著的难点,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某些传统文化在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浪潮中逐渐变得商业化和表面化,从而失去了其原有的纯粹性和深度。
这一难点的根源,主要在于经济利益的驱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传统文化元素被视为具有潜在商业价值的资源。为了吸引消费者、提升市场竞争力,部分商家和机构不惜对传统文化进行过度包装和改造,以迎合市场需求。这种改造往往侧重于外在形式的创新和美化,而忽视了传统文化内在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
建议:首先,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其次,应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商业化和市场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利用。同时,还应鼓励和支持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让传统文化在保持其纯粹性和深度的同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4.
实践总结暑假南京实践圆满落幕,实践团成员们深入领略了南京传统文化的精髓。此次经历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传承非遗不仅是满足多元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基石,更是情感与文化脉络的延续,凝聚着民族智慧与文明精髓,对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具有深远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