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幼专学子暑期三下乡实践调研报告 走进新型农产业,打造魅力“七星” 助力乡村文旅振兴
时间:2023-07-13 关注:
(一)七星村初步实施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现状
1.高标准农田稻田鱼特色产业项目
7月9日,实践团在实践基地中与全国五一劳模获得者李达山碰面,据悉,他在水稻种植方面已有15年的工作经验,担任重庆市万州区甘宁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社和重庆市万州区山有合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合作社经营范围包括组织采购、供应成员种植水稻所需的生产资料;组织农机具为农户提供农机作业;组织收购、销售社员种植的水稻;引进水稻种植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水稻种植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农作物病虫专业化防治和植保技术服务。
高标准农田水稻品种选取的是优质稻,鱼苗选取为黄金鲫鱼;优质稻口感好,黄金鲫鱼在田中游动范围大,将水稻上的害虫碰到水中并食用,减少水稻病虫害;鱼产生的排泄物可滋养田埂上的桑树,加固田埂,防止水土流失。
全国五一劳模李达山表示“靠田吃稻、靠水吃鱼、多元惠民、七星村土地肥沃,有政策助力,产业兴新是迟早的事情”。稻田鱼养游模式,是七星村打造的特色产业,水稻与鱼共生。“一水两用、一地双收”,既有利于恢复土地的生态环境,也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同时也延伸产业链条,将水稻种植与旅游业相结合,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2.桃园特色产业项目
恒河乡因地制宜,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加强技术指导、培育区域品牌、拓展销售渠道等措施,大力发展桃、李等水果产业,实践团了解到果园名叫“鸿凤桃园”,种植有美国脆桃、黄金蜜桃、日本蜂蜜桃、苏翠一号四个品种,共计252.72亩。园主张绍勇说,自2018年种植这一批果树苗以来,今年是第四年挂果。而在7月以前,果园里的美国脆桃、黄金桃已经全部成熟并采摘。目前,还有60余亩日本蜂蜜桃陆续成熟,7至8月正是采摘旺季,在美化乡山环境的同时,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助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3.烟叶特色产业项目
恒河“优质特色烟叶”生产技术研究试验基地是由湖北中烟恩施卷烟厂承建,重庆市烟草公司万州分公司实施的烟草种植项目。示范基地的试验是通过在烟区进行不同移栽规格、不同有机无机肥料施用比例、不同成熟度和耐熟性的栽培技术以及烟区烟叶的调拨质量研究,为万州在烟叶种植上从栽培措施、营养调控等方面提供最优组合,进一步打造万州烟区山地特色烟叶。
(二)七星村旅游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偏僻
七星村位于重庆与湖北交界的七曜山区,距离乡政府2公里。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就目前来说,大巴、客运车只能抵达乡镇,距离七星村还有一定距离,游客更多只能通过自驾的方式抵达景区,存在打车费用不划算的现象,多数游客反应希望能开通乡镇到景区的公交车。
2.食宿发展不完善
七星村景区内设有餐厅,可以体验农家菜,但是存在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的问题,当地避暑山庄,并没有以此开发美食方面的体验。80%的游客住宿只能通过在乡镇上解决,或者自己在当地买房居住,村子目前还没大力发展名宿,酒店服务,小村落也意味着名宿、酒店的发展存在限制。总的来说,食宿不便是制约它旅游发展的一大因素。
3.宣传方式单一
据了解,目前景区的宣传主要是通过抖音、微信视频号、朋友圈等方式进行宣传,这对于一个景区来说宣传力度是明显不够的,导致景区的知名度存在局限性。
有好地方,也要有好宣传,多途径,多方面的宣传才能将旅游景点传递给大众,这不但是对旅游景点的形象塑造,也是提高知名度的有效途径。
4.资金力度不足
七星村属于小村落,当地资源原本就较为匮乏,资金缺乏,当地乡村也存在有其心而无其力投入大量资金打造完善旅游景点的情况,资金的不足也引发了宣传投入力度有限,项目建设缓慢等多方面的问题。
5.人才稀缺
人才稀缺也是制约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因素,由于土地外包,大量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再加上当地教育资源比较落后,这就导致人才储备是有一定问题的,甚至村子也存在大量村民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情况。乡村的振兴需要多人才,也需要群众的支持,不管是通过何种方式来走振兴道路,只有在优秀的人才带领下,人民群众齐心协力,乡村振兴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力。
六、 解决七星村发展瓶颈的战略举措
(一)生态旅游,打通产业发展增益道路
恒合土家族乡坚持以乡村振兴为统领,以三峡恒合旅游度假区为驱动,厚植生态资源富矿,凸显生态产品价值,构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换通道,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吃水不忘挖井人,在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不忘村民,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出特色农业招牌让村民能更多地享有产业收益,激发劳动积极性与生产活力,令生态旅游产业开拓出一条新的致富道路。
(二)抛砖引玉,勾勒人才引流培育线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做好新时代乡村人才工作,必须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村人口老龄化、缺人才、留不住人等问题,是目前制约“三农”发展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培育特色农业,还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发展农业、振兴乡村,必须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农业职业经理人,让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为农业农村发展打下深厚的根基。为七星村注入新鲜的血液,让人才在这美丽乡村凝聚新生力量
(三)稻美鱼肥,打好生态保护底色好牌
据实践团调研后发现,“稻鱼共生”事实上是一个立体生态循环系统,即水稻为鱼提供稻花和有机物质,而鱼产出的粪便又可作为稻苗肥料;田鱼喜钻泥土,促进肥料分解,更利于水稻生长。与其他推行“稻鱼共生”的地方相比较,七星村所采用的是高密度养殖。种养期间,基地会不定时补充深井水,保持水体恒温;并投放一种名为百草料的独特食料,这种食料会产生大量螺旋藻,在成为鱼食的同时,还能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氧气,产生大量的菌胶团,进而保持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稳定。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单一的高密度鱼养殖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又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大大提升大米的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生态保护添砖加瓦。
作者:贾诗雨、苏漫祯 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