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教育当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将乡村教育振兴放在突出地位,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教育振兴的政策导向,广西师范大学“英韵艺途”三下乡实践团通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桂林市资源县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英语美育夏令营。通过设计并实施创新课程,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其中开设的《我是双语大导游》课程受到孩子们的热烈喜爱。
开设这门课的温天欣为此次活动团队的队长,现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翻译专业。她设计这门课的灵感源自于资源县美丽的八角寨风光和独特的河灯节文化,希望当地的孩子们学会欣赏生活中的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同时提高英语能力,激发他们对英语和艺术学习的浓厚兴趣,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更重要的是,她也希望这门课程能够成为连接孩子们个人成长与家乡发展的桥梁,促使他们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始终心系家乡。
在第一节课上,温天欣巧妙地以八角寨自然风光为引子,将其壮丽的景色与生动的动物形象相融合,激发孩子们探索景点魅力的兴趣。随后,她耐心地教授了孩子们关于这些景点的英语表达,引导他们自信大方地朗读英语。为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并提升实践能力,她还设计了互动环节,邀请孩子们上台模拟导游角色,用刚刚学习到的英语向大家介绍资源特色景点。
在第二节课上,温天欣给孩子们观看了电影《寻梦环游记》的部分片段,引导孩子们对比电影中呈现的墨西哥亡灵节和资源县河灯节的异同,让孩子们在视觉与心灵的双重触动下,体会到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与此同时,她延续了上一节课的教学策略,教授了与河灯节紧密相关的英语表达,鼓励孩子们用英语讲好资源故事和资源文化,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创造出属于资源河灯节的特色作品,让更多人看到资源的美丽。
《我是双语大导游》这门课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更拓宽了他们的国际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将人生美好追求与家乡发展联系结合,激励他们成为传播家乡美丽文化的使者。
(文字:温天欣 赵昕茜)
(图源:广西师范大学“英韵艺途”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