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报告

跟着雅仙一起走进唐诗之路

时间:2024-10-26     阅读:
  大家好,我是雅仙,来自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穿岩峰影诗韵舞,户外行者步云间”乡村振兴项目组,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唐诗之路的故事吧!
  
  一、浙东唐诗之路的形成背景
  浙东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浓厚的历史人文沉淀,为浙东唐诗之路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浙东诸地北靠杭州湾,南与东分别与会稽山、四明山相连,境内河湖交错、江流纵横,气候温润,风景秀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游览胜地。西晋末年,北方士人避难江左,浙东山水为中原士人所重,他们为之感叹,为之歌咏,带来了北方文化和浙东文化的第一次大交流。
  二、浙东唐诗之路的命名与确立
  1991年,新昌学者竺岳兵提出了“唐诗之路”的概念。经过多次考证,1993年,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正式使用“浙东唐诗之路”这一名称。从此,“浙东唐诗之路”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被确定下来。
  
  三、浙东唐诗之路的路线与景点
  浙东唐诗之路以萧山—柯桥—越城—上虞—嵊州—新昌—天台—仙居(临海)为主体,全长约200公里。它始自钱塘江边的西兴渡口,经萧山到鉴湖,沿浙东运河至曹娥江,然后沿江而行入嵊州剡溪,经天姥山,最后抵天台石梁飞瀑。这一路上,山水相映,风光旖旎,留下了无数诗人的足迹和诗篇。
  四、雅庄村——我的家乡!
  从浙东唐诗之路这一文化瑰宝出发,我们不得不提及位于其精华地段的新昌雅庄村。这是一座隐匿在山水之间、充满诗意与韵味的美丽乡村,它不仅拥有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更承载着深厚的唐诗文化底蕴。
  浙东唐诗之路,作为一条以唐代诗人在浙东地区游历的行迹为依托,将自然与人文资源紧密串联的文化线路,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探访。这条路上,每一座山、每一条溪、每一片云都似乎承载着千年的诗意,而新昌雅庄村,便是这条文化线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雅庄村位于穿岩十九峰脚下,依山傍水,景色秀丽。这里的山峰奇秀,云雾缭绕,清澈的溪水穿村而过,形成了“丹霞地貌”的独特景观。村庄四周的自然风光与穿岩十九峰景区的壮丽景色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丽画卷。
  更重要的是,雅庄村与浙东唐诗之路有着不解之缘。唐代诗人们曾在这里驻足流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诗作不仅描绘了雅庄村的自然美景,更表达了诗人们对这里的深情厚谊。因此,雅庄村不仅是一处自然风光旖旎的胜地,更是一处充满文化底蕴的诗歌故乡。
  如今,雅庄村在保留传统风貌的同时,也积极融入现代元素,致力于乡村振兴和文体文旅产业的发展。村庄通过举办唐诗文化节、户外越野挑战赛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访和体验。这些活动不仅让游客们领略到了雅庄村的自然风光和唐诗文化,更让大家感受到了这里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作者: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来源: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报告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