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报告

走近英烈精神,坚定信仰之基 ——“三下乡”实践团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参观记

    时间:2025-08-05     阅读:
    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生态与应用气象学院蟹黄喜欢阳澄湖跳投小分队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站在恽代英烈士的雕像前,组长吴昊鹏轻声念出这句镌刻在纪念碑上的话语。7月2日上午,我们“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一行再次来到南京雨花台,集中参观烈士纪念馆。在这里,红色记忆以展陈的方式重新“发声”,让我们得以近距离触碰那段鲜活而深沉的历史。
 
纪念馆空间不大,陈列却极为紧凑。我们依序走过烈士遗像墙、狱中书信展区、牺牲名录与实物陈列区。讲解员简洁而清晰地介绍了雨花英烈群体的基本特征:大多数为青年知识分子,信仰坚定,组织严密,牺牲于1927年至1949年间的反动统治之下。展品中,一封手写绝笔信、一支磨损钢笔、一份已经泛黄的入党申请书,让我们深切体会到,那些名字背后,是曾经真实存在的、饱含热忱的人。
在展馆深处,一块刻有“新生十条”的展板引起了大家注意。这是成贻宾先生在17岁时写下的自律箴言,其中写道:
一个新生,一定有新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一定有规律的生活与朴实的作风;一定果敢、勤俭、乐群、忠诚;一定有高尚的品格与甜蜜而高贵的爱情。”

这些话语来自那个时代的一位青年,却在今天依然震撼人心。它们既是对“新生”的道德勾勒,也是革命青年们如何理解“自我修养”与“为人之道”的真实写照。
整个参观过程中,队员们保持安静,有人低头记录,有人在展板前长久驻足。离开展厅前,大家不约而同回头看了一眼那面镌刻着千余位英烈姓名的纪念墙。沉默之中,一种难以言表的力量缓缓聚集。

参观结束后,我们队内进行了交流,谢添丞同学说道:“信仰不是抽象的东西,它曾是一群人作出的实际选择。”杨千渔补充到:“他们面对的不是选择‘舒适’或‘辛苦’,而是‘生’与‘死’。”这场参观,不是一次简单的浏览,更带我们领略到了那个年代革命战士不惧牺牲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报效祖国。
 
这次雨花台纪念馆之行,为我们的社会实践注入了精神深度。英烈的故事不只是历史片段,更是一种穿透时空的召唤。当我们回望他们的道路,也是在照见自己的方向——如何在新时代的语境中,坚定地走好属于我们的“信仰之路”。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报告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