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欣 何亚琪 罗玉洁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健康中国,西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医小分队分别赴榆林市佳县和革命圣地延安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完成佳县的第一阶段实践活动后,同学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继续感悟红医精神,调研乡村振兴实效。
参观延安中国医科大学旧址,感悟红医精神 作为医学生,了解党对卫生工作领导的历史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中的地位,是极为必要的。中国医科大学旧址礼堂展示了从红军时期开始,革命的卫生工作者在战争艰苦条件下,保障军民健康,保存革命有生力量,进行医学教育培养卫生人才,为革命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的光辉历程。延安时期的卫生工作是中国革命的组成部分之一,对这段历史的深入了解,增强了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加深了对党的革命奋斗历史的理解。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卫生教育工作中所形成的红医精神、革命文化,是新时代医学生必须继续继承发扬的。革命时期形成的卫生工作实践和经验,成为我国卫生健康工作的长期原则,是医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指针。
(图:西安医学院红医小分队参观中国医科大旧址)
结合中国医科大学创办史,在医科大礼堂旧址开阔的大厅内,小分队指导老师向全体成员讲述了成立于1951年,作为西安医学院前身的陕西省卫生技术学校的创办事迹,首任校长罗冬祥、第二任校长李光晓就是毕业于延安时期的中国医科大学,他们在创办学校过程中,将红医精神精髓注入到学校的历史中,成为学校令人骄傲的红色基因,为陕西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图:西安医学院教师刘欣现场授课)
走进南泥湾马坊村,感受乡村振兴成就 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的马坊村是乡村振兴的样板村,是小分队关注基层、关注农村,切身感受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一站。新时代十年,我们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南泥湾马坊村为小分队展示出乡村振兴的未来美好图景。马坊村村民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对口企业大力帮扶下,摆脱旧面貌,依托自身地理、产业优势,形成了环境优美宜居,特色产业突出的乡村振兴标杆。对于马坊村的探访,使得小分队成员一改以往对农村基层工作、生活的认知。在已经过去脱贫攻坚战役中,卫生健康起到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面的健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将来的乡村振兴中,卫生工作也必将起到关键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强调:“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而这里正是未来医学生们大展身手的广阔天地。
(图:红医小分队参观马坊村)
瞻仰革命旧址,追寻红色记忆 延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实地感悟理解伟大的延安精神,也是小分队暑期实践重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通过对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鲁艺旧址、延安文艺纪念馆等一系列革命旧址和纪念场馆的参观学习,使小分队对中共中央在延安13年艰苦奋斗历史有了切身的体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全体小分队成员深刻感悟到革命先辈在极为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形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丰功伟绩。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文明的创新发展。小分队成员表示,要继续弘扬光荣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图:红医小分队参观延安文艺纪念馆)

结束延安的活动后,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之旅,在教师团队与全体队员的奋斗与努力下圆满落幕。回望此次千里实践之旅,充实而又意义非凡,不仅展现了同学们良好的精神风貌,而且增强了西安医学院学子爱国爱党的坚定信念,树立起用医学知识奉献基层,用责任寻找方向,用担当定位人生。躬逢盛世,这是属于青年人的时与势;万里路遥,这是赋予青年人的担与责。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要持续加强学习,练就过硬本领。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以丰硕的实践成果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